小时候总以为长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年龄到了之后才发现真正的长大都是刻意的。
刻意的做自己:不为周围的任何人而活,只为自己这一遭不留遗憾。可是光做自己这一条就已经筛掉了百分之八十的人了吧。
财富自由:财富自由是最近提的比较多的,每个人都想追求财务自由,我更倾向于李笑来老师的那一版:财务自由就是不必为了生活必需的支出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但纵观世界,不是在打工就是在打工的路上,想翻身做老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应该是情绪的最高境界了。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心理问题,很多人都面对着情绪的困扰,不能对外发泄,只能自我吸收,排解不好,身心不堪重负。
虽然也接近奔三的年龄,原来也一直认为我已经长大了,至少我现在自己挣钱自己花,没有啃老,没有依靠父母,无论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闯。就这样我总认为我自己长大了,但更多好像也只是自己想的而已。
我对于自己的穿搭定位是要走干练的职场风,但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反倒说我适合可爱风,说职场干练显得老气。你看,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没有找出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好像偷穿了家长衣服的小朋友。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家庭条件紧张的时候,管他男孩子衣服还是女孩子衣服,拿来就穿,没有明显的风格区分,有啥穿啥,好看穿,不好看也穿。
对于金钱,我虽然没有存款,但我仍然感觉自己很厉害,自己还贷款,偶尔补贴家里,对于工作需要家庭补贴的孩子,我感觉自己很厉害了。但是在父母的眼里,我好像跟行乞没什么区别,每次聊天的后面几句都是:
别不舍得花钱
钱自己留着,买点东西吃
别买了,你也没钱
你看,这就是自己的认知和别人对自己认知的不同,我没有做到别人和自己对自己认知的统一,那就表明有时候我会选择性的面对不同的场景展现不一样的我,所以出现了偏差。这就很类似小时候怕挨吵,有时候会选择性的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
对于情绪控制,我一直在反思,却仍旧一直处在情绪漩涡。父母说是说话直,同事感觉我大部分时间温柔,但也有很长时间一脸生人勿近的感觉。同学认为我很稳重,我感觉我很暴躁,而且在持续暴躁。面对不同的人情绪控制完全不同,这也不是看碟下菜,只能说明情绪控制的能力很多年一直没有进步,依稀记得大学同学有个朋友 曾给我写了一页纸来建议我的情绪管理。我现在记不得是因为什么我俩不说话,但很明显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但没想到就是小事导致我俩好久好久没有说话,那封信也应该是圣诞节的晚上她给我的,她说我说话很直,不会拐弯,让人听了很不舒服,如何对于拒绝的话就更显生硬等等,虽然此后我们恢复了沟通,但也从此失去了一位朋友。对于情绪这方面,我一直没有成长,依然我行我素,所以现在也不是很好。
可能复杂的故事里,都没有特别好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