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千家诗》学习

《千家诗》学习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5-27 06:29 被阅读0次

梅花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1]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2]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3]不须檀板共金尊。[4]

【简评】

此诗写尽白梅风韵。诗中颈联的“霜禽”、“粉蝶”点破一个“白”字,尽得白梅风神的是颔联。“疏影横斜”,写梅疏朗劲健之形;“暗香浮动”,写梅幽远沁人之气。“水清浅”与“月黄昏”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可理解为梅影照水,梅香融月;又可理解为梅影似水般清雅,梅香如月光般朦胧。两句实由五代时南唐江为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脱化而出(说见明胡应麟《诗薮》),改易两字,便得梅之神韵,无怪南宋周紫芝《竹坡诗话》称其“脍炙天下二百年”。

-

[1] 暄妍:天气晴和,景物鲜媚,此用以写梅。

[2] 霜禽:白色的小鸟。

[3] 相狎:相亲近。

[4] 檀板:拍板。指唱歌。金尊:金色酒杯。指饮酒。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2]夕贬潮阳路八千。[3]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4]

云横秦岭家何在?[5]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6]

【简评】

唐朝中期,宪宗崇奉佛教,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三日。一时间,京城里掀起了崇佛热潮。韩愈对这种情况极为不满,毅然上了《论佛骨表》,极言直谏,触怒了宪宗,险些被定成死罪,由于宰相崔群等人相救,才由吏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就是韩愈赴潮州途中写给前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首联突兀而起,点明自己被贬的原因和所贬的地点,用“朝奏”与“夕贬”相呼应,表明意外获罪之速;“路八千”,由贬谪之远说明获罪之重。颔联用流水对,委婉地表明自己一心为国反而被贬的怨情和愤慨,言辞间,自有一股凛然正气。“弊事”,即指迎佛骨之事,因其有害于国计民生,故称之为“弊事”;韩愈被贬之时已经五十有二,故云“残年”。颈联即景抒情,进一步写出诗人对非罪远谪的不平和悲愤。“家何在”,写出诗人内心的痛苦;“马不前”,写出道路的艰难,衬托出诗人深沉的悲愤之情。尾联情调凄楚,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激愤和愁苦。

-

[1] 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

[2] 一封:即一封奏章,指《论佛骨表》。九重天:指皇宫。

[3] 潮阳:唐时有潮阳郡,治所在今广东潮阳。

[4] 肯:岂肯。

[5] 秦岭:陕西南部山岭的总称。

[6] 瘴江:泛指岭南河流,岭南多瘴气,潮阳地处岭南,故此处指潮阳。

干戈

王中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1]情怀小样杜陵诗。[2]

鹡鸰音断人千里,[3]乌鹊巢寒月一枝。[4]

安得中山千日酒,[5]酩然直到太平时。[6]

【简评】

此诗写久经战乱之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和对太平生活的渴望。首联点题,用“欲何之”这一问句,写战乱波及范围之广,用“两鬓丝”写战乱的旷日持久,是对这场“干戈”为祸之烈的总括。颔联诗人以王粲、杜甫自况,使其对战争的感叹跳出个人情感的圈子,具有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深厚含蕴。“鹡鸰”句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乌鹊”句则使诗人形象染上重重的一笔。尾联设想一醉醒来,天下升平,美好的愿望中深藏的却是不尽的无奈。

-

[1] “踪迹”句:此句作者自谓一生经历与王粲相仿。大纲,大要,大的方面。王粲,字仲宣,东汉末人。生当军阀混战、兵祸连结之世,长期过着颠沛流离、不得重用的生活。

[2] 小样:略似。杜陵:即杜甫。杜甫曾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少陵野老”,故后人又称之为杜陵或杜少陵。杜甫诗关心国计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这里作者言自己的情怀亦如此。

[3] 鹡鸰:鸟名。《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故后人以鹡鸰比喻兄弟。

[4] “乌鹊”句: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化用曹诗,说自己未能找到合适的安身立命之处。

[5] 中山:古地名,在今河北定县一带。张华《博物志》:“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

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6] 酩然:大醉的样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家诗》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yl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