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分组活动的一天,学段特点更明显,更加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
第一位教授的讲座是关于教师教育科研促教师成长的。教育科研是一个让老师又爱又恨的话题。“爱它”,是因为教研可以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又可以在评价教师自身时发挥很大作用。“恨它”,是因为一线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教育理论缺乏,偶尔有想法,却无从下手。魏书记的讲座似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学员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做教育科学研究。讲座中,魏老师展示了大量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教学研究要从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出发,从小处着手,瞄准一个目标,持续研究,关注研究内容的细节。
魏书记举了很多关于研究内容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寻找研究的内容,其实并不难,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跨学科教学”,顺着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延伸至幼小衔接、小初衔接,还可以联系我自己的教学实际,小学低年级写话和中年级起步写作的衔接,原来,研究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思考。记得那年执教二年级,然后又想跟上三年级,所以自己在二升三时,对于学生写作与作文的衔接做了一些尝试,后来写成了文章,果然获得市级一等奖。联系今天教授的讲座,我想我们要在自己有想法的领域做些尝试,然后来写文章。
当一位老师是有心人时,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很多教育问题,从而引发思考。如故事《父子赏梅》,孩子为什么没有理解爸爸的话,是因为父亲和孩子的说话不在一个“频道”,用我们教学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没有一个具体情境,或者说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从教学工作中,更是能发现很多问题,如对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实效的研究,对学生为什么这样答题的研究,对如何评价学生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但在不断地质疑、反思、研究、实践中循环时,就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下午场的耿校长和我们是同龄人,她是一位专家型老师,也是一位高中生的母亲,很能体会她的不容易。在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随着她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她在不断改变自己的认识和观念,从而处理好师生、母子等各种关系。被她的博学多才、严密的逻辑思维而震撼,这一定是源于她爱学习、爱读书,从书中悟道了很多做教师、做家长的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