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60770/3dbddba0e69d7ed3.jpeg)
正当年少的我,把读书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像认识一个新朋友。
脾气相投,叙述习惯喜欢或者有我十分喜欢的意象,曾经有非凡的经历或者写出过让我动心的句子,这些都能成为我打开一本书的契机。
可是从前的我大多数时候是三分钟热度,读过的书很多,读完的却很少。
(一)整本阅读
后来我开始暗暗定下每周的读书时长,要求自己整本阅读,就这样我读完了一部分目前来说可以读懂的书,其中我最喜欢余华的文字。
读他的书也读得最没负担,最津津有味。
如今他的书算是舒适区阅读了。
有一天我打开了一本古籍《史记》,另外一天我开始读《资治通鉴》。
我发现我之前读到的历史过于繁琐,而这两本书打开了我重新认识历史的大门。
没有人见证过那些真实的历史,我们通过一代一代的传递,把真实的历史变成了传奇和故事,初读时,我以为那就是历史,读《资治通鉴》时,我读到了事实之后的理解。
那真是一本好书。
我在里面看到孝文帝改革时的机智问答,看到德与才的关系。
司马光作史,远在众人之上。
如今,这本书不能算舒适区阅读,而是我探索古籍的一本启蒙书。
(二)读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本书
目前我还做不到系统阅读,只能围绕一个人去多做几本书的阅读,看看不同的人如何解读这个人物,如何理解他的作品。
在看杨雨解读的纳兰词时,她的文字中能展现出博学多识,对背景和典故的解释,让我目睹林下风致的风采,让我走入别致的历史故事,但她对纳兰的解读还是不够客观。
而当我自己只读纳兰作品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从前的那个擅长抒情的才子,而是一个珍惜友情,郁郁不得志,深情款款的盛世惆怅客。
寥寥两三本书或许也不足以了解他人生的全貌,但是也能见人物风骨和风格。
读书的路好长好长,而我正是这途中赶路的人。
风乎舞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