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温州同行来我市考察学习,开了交流座谈会,一行十人,会上个个能言善辩,听起来都对工作有很深刻的见解,但听了很多人的交流发言,却有一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细细分析,原来是他讲述时多采用讲故事、举例子等多重内容性强的方法 娓娓道来,让人听得着迷,丝毫不想分心走神玩手机。
最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写作技巧的书,书中讲了讲故事的方法比较吸引人,想来今天令人深刻的讲述背后的原因也是如此,难怪大家都对此人的讲解听得认真,记得清楚。下面,我分享一下从书中学到的如何写故事得几点心得
1.为什么要在写作时讲故事呢?
因为故事是以情感为线索的事实,故事介绍自己,以获取信任;用故事链接他人,以更好地说服别人。
2.写故事要注意的三件事
1.情感真实。只有真情实感才能勾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同理心和情感共鸣;
2.表达克制。花在写作故事时也要学会做减法,不管是情节、人物,还是修辞、对话,都要为故事走向、主旨思想服务,宁缺毋滥,不断练习,找到自己的节奏,尽量用最少的词语传达最多的信息。花哨”的内容,繁复的修辞、细腻的描写、或者分散散了读者的注意力,拖慢了阅读的节奏。
3.相信市场,而非灵感。
故事结构设置的三要素
用悬念、冲突,构建吸引人的叙事结构;
用对比制造冲突刺激,也是写文章特别能够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方式。因为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要素,
用张弛有度的描写来构建场景,渲染气氛,刻画人物;
描写有三大要素:场景,氛围,人物。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这三个要素展开:什么样的人物?在哪里登场?目前处于何种状态?作者需要通过描写逐一解释清楚。要养成从多个角度分析事物、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的习惯,赶在读者发问之前设想各种可能性,给出必要的交代铺垫,才能自圆其说,读起来才能顺畅不突兀。
描写要言之有物,尽量用简单的语句传递丰富的信息。描写要有浓淡之分,张弛有度,以突出不同场景中最重要的事物
结尾:给读者制造惊喜的最后一次机会;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末尾,是文章“完了”但又“没完”的地方。就像听音乐,让人听到最后一拍还能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才是好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场景或细节(带有隐喻色彩),一个经过验证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或金句),一段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精彩的奇闻逸事,也可以跟开头呼应,用这种对称性来实现文章的完整“循环”。
结尾的基本功能在于向读者传达文章要结束了的信号,强化文章的核心要点,在激起读者共鸣之后,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收束全篇。因此,即便你想设置一个有悬念的开放式结尾,也要先对之前埋下的所有伏笔做出必要的解释,然后才能这样做,不能让读者看完整个故事还是一头雾水,那就变成了虎头蛇尾。
可以通过塑造多样化的角色、颠覆传统叙事结构等,来打破读者的固有认知,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