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宝贝,今天学校有哪些开心的事啊?”
空闲下来,我总会和8岁女儿展开夜聊的模式,这是每次打开话匣子的定式句型。寄望于这样的问法,使得她在自个的人生里,更习惯聚焦在快乐上。
女:“今天没有开心的事,我们班的男孩子都不乖,老师前一个样,老师后一个样。”
父:“发生了哪些事?”
女:“老师规定,不允许在教室外的走廊打闹,他们却你追我赶,还把教室门“砰”“砰”地开关、开关”。
父:“那也犯不着不开心啊,你只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就好了。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么?
女:“不知道”。
父:“因为啊,现在广州的人越来越多,学校的空间有限,没有太多的场地,能同时满足所有男孩子们的“好动”天性,所以他们才会这样,这也包括脾气暴躁等等。你想啊,这就像被关在笼子的鸟啊”
沉默了思考了3秒后,不置可否,算是认同我的解释了。可没过一会,她又说,“最近几天,我也不开心,因为有些女孩子说不喜欢我头发的样子”。
我略表好奇的问:“是吗?是哪些同学呢?”
她回答:“Z和L都是这么说的,她们说,喜欢我的蘑菇头,不喜欢我现在扎辫子。还有,她们说,如果不改样子,就不和我当好朋友了”。
父:“那你觉得呢?你喜欢现在,还是以前的样子呢?”
女儿又认真地想了一会:“我喜欢现在的样子,我觉得这样美。可是我的朋友们不喜欢。”
父:“还记得,我去你们班里讲的《你很特别》故事吗?里面的微美克人胖哥,最后得到了什么了呢?”
她摇摇头,表示没有太多印象。父:“他决定把自己的想法,看得比别人的想法更重要。”
她还表示疑惑,我指了指墙上挂的名言说:“乔布斯是爸爸十分佩服的厉害人物,你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Don't let the noise drown out your inner voice,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美国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曾说:“你要的爱和肯定不在别人那里,而在自己这里。”
(二)
女:“爸爸,今天我们班有个男生,蹲在讲台下面,当着很多人的面,把胸部和尿尿的地方,给我们看,我觉得好羞羞。”
听了这段话,我突然发现,孩子已经和一年级时,有很大的变化了,性的启蒙意识已开始形成。一年级时,偶尔在户外玩耍,女儿总是嫌弃公厕的卫生环境,总喜欢让找小树丛解决小厕的问题。
仔细回想这半年,这样的行为消失了,想必就是心理的变化所引起的。
我有些好奇,这样的变化源自何处,于是带着些许期待的眼神,问她:“你为什么觉得羞羞呢?”
女:“我们老师在安全课上讲过,我们的胸部和尿尿的地方,是不允许给别人看的。”
父:“哦,是的,这样确实不对”。我表示认同地点点头。
由于配合学校的工作,每月都有几次进校园给孩子们讲绘本的机会。本学期以来,反复讲了《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故事。每当我深情款款地读到,白猫答应虎斑纹猫,决定一起生活的部分时,二年级以上的班级总会有一阵“小骚动”,部分女孩子已经朦胧地懂得了男女之间的感觉。而一年级的孩子对此,完全不明就里。
这种意识的变化,不仅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果,也是大自然在背后的默默做功,一种生理催化。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里提及,人精神胚胎的形成以及独立人格的塑造,与个体生理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各地的年级划分,都大同小异的缘故。
这种变化,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在关注成长这事上,是该提醒自己,用心、用心、再用心了。
(三)
父:“女儿,今天爸爸想和你聊聊新闻。你想听么?”
女:“好啊,好啊”。
孩子对大人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
用低沉的强调、波澜不惊的语气,给她讲述了重庆公交车的掉江事件。
父:“你觉得,拿手机打人的阿姨,对不对?”
女:“不对,但是司机也不应该那样还手,因为很危险”。
父:“那公交车上的其他人对不对?”
思考几秒后,女:“他们也不对”。
二年级孩子的思辨能力已经初步具备,聊完新闻的梗概,原本还想同她进一步聊聊,背后的人性,以及如何通过修养身心,来降低冲突爆发的概率。但考虑到比较复杂,以及自己也没深入思考到位,就没有继续。
过了好一会,女儿问起:“那车上的人都死了吗?”
死亡这个话题,我知道是迟早要面对的。由于之前的学校故事排班的原因,一直没机会给女儿讲述《我的爷爷变成了幽灵》绘本(平和讲述“死亡”概念的书)。
借此机会,我就打算向她开诚布公,聊聊死亡,以此引出生命的可贵。
这也恰恰是圣雄甘地提出的教育中心任务,就是捍卫生命。
回想自己儿时,也是被死亡的真实所困惑,但却无人解答。孩童时期的好奇、懵懂、害怕都是共通的。
善良的女儿总害怕做父母的我们老去,最终有一天要面对死亡,面对生离死别的残酷。她经常会说:“等我长大了,要研究像唐僧那样的长生不老药,给爸爸妈妈吃,我们要一直在一起”。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时,我总是感到暖心,觉得最美、最纯的人间爱,就是如此。
父:“其实,人死了之后,是有灵魂的哦。你知道么?好的灵魂,据说可以去一个很好地方。”
女:“是天堂,对吗?”
父:“你怎么知道,是的呢。据说是这样(我有些不确定地说)。不过爸爸看的一些书里面,说咱们人有六道轮回呢。”
女:“爸爸,这是什么意思?”
父:“意思是说,我们人的灵魂会因为做不同的事,重新活过来时变成会另外一个”。
女:“是哪六种啊”,她十分好奇地问。
父:“菩萨、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道”。
突然,女儿听到“鬼”字,一下害怕了起来。这让我想起了她1-3岁时,离开过我们一段时间,那时的安全感建立得并不好。老人家在管理孩子时,总是用鬼来吓唬孩子,让她要听话。也许,就是那时落下了心理阴影。
女儿哭了起来,说不要当鬼,只想死了就马上活过来,要像现在这样在一起。越说越伤心, 满脸挂满泪珠。带着恐惧和害怕的心情,她抽泣着说:“上辈子,不会是鬼吧,我不要是鬼”。
一句“六道轮回”,就吓着女儿了。我赶紧又开玩笑:“那下辈子爸爸当你女儿,你当爸爸好不好。”
可没曾想,这话到了她那边,竟又变成了惊悚。原因是,她感觉“下辈子”不靠谱,都是变化的。不可以维持现状,自己还学会推演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上辈子是谁,那下辈子,我肯定也记不住现在是谁了。说完后更是哭得伤心。
愣是学过一点点佛学的我,手足无措,无法给她安心的答复。那一刻,深深地感到,矛盾的解决还要有赖于持续的学习、以及更广博的知识面。
看着女儿泪流满面的伤心、害怕的样子,自个脑海中的“死亡概念”也突然鲜活起来,盘旋在我脑海的世界,久久不散。为人一世,在必然的死亡课题面前,从来都是如此无力。
无常的死亡无处不在,这也是此生遇到的不可避免的真实。孩子的眼泪,让人的思绪五味杂陈,思绪漂得好远。
“死亡”——是永恒的客观存在,离别总有期。
父:“爸爸读过一些书,上面提到,每个孩子都是转世的小菩萨呢,别说鬼了,就是西游记里的各种妖精,都害怕你们呢。”
女儿止住了眼泪,带着疑惑的眼光问我:“真的么?”
父:“真的呢,你看啊,孙悟空每次打不过千眼蜘蛛、白毛老鼠精时,他会去找谁帮忙呢?”
女儿明白答案,却没有直接回答问题,但从她脸上的变化,明显感到恐惧减少了。
我又笑着说:“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
看着她瘦小的身子,有一种天然的感情悄然滋生,在内心中飘荡开来,久久不能释怀。
我想你是个永远的孩子
等你亮满了天空的光
你看到我的爱吗?
洒亮在你的脸庞
我看着你泪盈眶
像个孩子永远坚强
生命的花盛情绽放
你飞向远方自由地翱翔
给你全部,我才退场
给你全部,我才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