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古剪影

上古剪影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3-08-26 07:28 被阅读0次

夏以前,或者至少尧舜(尧舜禹大概几乎同时站在国家的门槛上)以前大概是如此。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酋长公选),讲信修睦。

——在原始公社甚至到酋邦阶段,部落酋长由大家公选,是男是女不知道,这段记载在母系或父系或过度阶段这方面的信息比较模糊。不过,排除了性别信息,我们反倒可以专注于当时的权力特点。也就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且长期进步不大的历史时期,权力的公共属性相当凸显。所谓“天下为公”,毋宁说“小团体为公”,因为我们谈及的原始公社规模不会太大,在这种小团体之中,由原始的公共议事,可能很自然的就会产生公共推举,从而产生原始领袖。所谓“选贤与能”体现出,这种原始选举中,能够比较实现相对合理和公平,毕竟团体内个体数量有限,在天天面对的生存考验面前,每个个体都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他所有个体的能力与品质,且从自己生存的目的出发,也迫使绝大多数个体(也就是团体)秉承这样的原始公平,推选出最合适的领袖,这一过程几乎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尚不存在也不需要后世历史中的种种权变计谋,也就达成了后世儒家眼中的“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在这种制度环境之下,“独亲其亲、独子其子”是不必要的,也不正确的,甚至那时就不会产生这种观念。当时大概人们只有“我们氏族(当然不会有氏族这个概念,不知道当时这种团体被如何称呼,或者是否有称呼)”和我们的配偶氏族(普纳路亚婚制下)这两种团体概念。除此之外就是自然界和其他生物,遵循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可以看成一整个整体,甚至这其中也包括了其他的人类。我们看殷商时代还有遗存的一种观念,即可以看出,殷人是不把西方的羌人(姜姓)看成同类的,在他们看来羌人和虎豹马牛的差别并不明显。所谓“亲其亲,子其子”是周宗法制度的产物,这时还没有建立。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在这种原始公社或酋邦内,每个人的生命状态由自己的性别、老幼、强弱和其他特殊状态所确定,但是,基本上能够做到人人所有归依和职分,也就是说每个人基本上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位置和应该扮演的角色。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在小团体之中,人是很宝贵的资源,人的生存本能还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且这里有个隐藏信息,即每个个体的生活水平其实非常平均。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生产品共同所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正是因为生产力的地下,生活水平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差距,这样的社会之中,为一己之私利的观念是没有存活的土壤的,相反,社会性会得到空前的加强。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谋闭而不兴,就是不搞阴谋诡计,盗窃乱贼而不作,就是不搞强盗拿一套,原因很简单,搞了也没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古剪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f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