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作者: 郭筠筠1 | 来源:发表于2022-08-09 22:33 被阅读0次

     

    背景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都希望学生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背后的支撑需要相关的背景知识。

    我们来看看逻辑思考是怎么发生的?实质就是记忆检索。记忆是认知过程的首要资源,先在记忆中搜索解决办法,之后使用,这样很省事。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棋手,象棋选手之间的差异在于,他们熟悉的棋谱多寡,这个差异是记忆带来,顶级象棋选手估计在长期记忆中拥有五万局棋局记忆,远高于技艺一般的选手。

    在此,背景知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合并

    作者同时提到了合并,合并,其实就是把零散的同类归到一个整体架构中,这样,可以增加工作记忆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专家头脑中善于将散乱的信息归类,形成的有意义的模块储存在记忆中,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搜索出解决问题的框架;认知框架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用到合并案例。比如引导低年级学生将老虎、狮子、狐狸合并到动物类;这样的合并又称上位概念。

    所谓的上位概念,即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相对应的下位概念指的是具体的比如狮子、老虎、狐狸等动物。学生掌握的上位概念越多,他们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就越强,记忆空间就越大。

    在理解“为什么科学家在解释实验结果时会特别留心出乎意料的结果”时,遇到阻碍。采取一句一句慢慢读的方法,终于悟出,此观点其实还是在说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科学家在思考相关领域的问题时会用到背景知识,比如科学家之所以在解释实验结果时会特别留意出乎意料的结果,是因为不期而遇的结果说明他们的知识还不完备,准备还不充分,实验中还蕴含着未理解的新知识需要继续钻研。而要想留意到出乎意料的结果,就得先有预期,这个预期就源于对该领域的相关了解,即拥有相关的背景知识。

    可以说,没有背景知识,就无法形成预期。就好比8月8号我在主持四川旺苍县、甘肃静宁县、江西定南县的“三县新教育通识培训”时,对于讲座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了预期,但主持中发现一位讲师在接听电话掉线之后重新连麦,此时不小心变成了手机登录挤掉了电脑端登录,出示的镜头变为讲师侧面面对听众,作为主持人的我未能敏感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提醒措施。此间出现的问题之前没有出现过,所以突发状况出现我缺乏应有的灵活处理机制,导致一次完美的直播出现瑕疵。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确保学生获得事实性知识?

    安德森等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前面两类相当于学科的内容知识,表示“是什么”的知识;后两类是过程技能。

    知识类型与认知方式大致对应,应试教育用“知道”“记住”的方法,从而异化为“死记硬背”的“题海战术”,对学生的智力发育和学习品质损害极大。

    那么正确的引导学生实际事实性知识的方式,是要在相关大概念背景下进行。比如低段孩子的识字教学,鼓励家长亲子共读绘本,在大量阅读绘本中与字词相遇,从而健康而自然地认识并记忆汉字,建立起汉字音形义的联系,促进孩子自主阅读,到真正会阅读,即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动化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思考,在思考的时候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背景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ko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