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是领路人,只是探路人,分享一些自己的过稿经验,我们共同加油~
1.个人写作背景简介
我的投稿之路刚刚开始两个月,因为有日常工作,所以只有周末可以写稿,因此写稿数量不多,目前两个月中共投递14篇稿件(不包括已创作未投递),过稿11篇,只有3篇未过稿。

在投稿这条路上,我仍是一个初学者,但我愿意把自己的过稿经验分享给也刚刚开启投稿之路的小伙伴,我们有着同样的起点,相信我们可以共同进步。
2.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领域
情感、观点、人物、热点、历史……

新手面对铺天盖地的投稿分类时难免眼花缭乱,而在纠结是选择稿费更多还是选择对于自身相对容易的时刻,不如挑个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先向写作之路进发。
“敢于出发,就已经克服了旅途中最大的困难。”
这样建议的原因是有物可写,不至于在头脑发空和犹豫不决里浪费时间。
3.寻求灵感的方法
任何“输出”都需要“输入”经过一定的“转化”完成,写作也是如此。
我也时常会有不知该写什么、提笔却无法落笔的困惑。此时我会选择放下笔,去看一场电影或听听音乐,随手翻开一本书或干脆出去走走。
如观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时,我归纳出了“理解与克制”的主题;在听《花儿和少年》时,“体谅是对峙中的善莫大焉,虚弱是险恶时的情有可原”一句让我发觉无论写情感文还是观点文,这都是一个很好的主题。

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而来,生活的所有所见所闻均可成为素材,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看多听多记,以为厚积薄发做好准备。
4.注意排版
排版是一篇文章的门面,也是常说的“表面功夫”,只有把基础的表面功夫做好,征稿方才有继续深入了解的意愿。


上图是我的一篇文章排版前与排版后的对比,同样的文字内容,你觉得哪篇更具有可读性一些?
其实无非是加了一些符合场景的图片,加了小标题,加粗自己比较满意的句子,这样在形式上可以让读者最直观最清晰看懂你的脉络。
排版就像是在邀请别人看你演出前,你递给他人的邀请函。邀请函精致还是粗糙,体现的是你的态度。也许我们实力还有待提高,但在态度上,要先尽己所能做到最好。
5.征稿要求是最好的写作导师
每一篇征稿函上都会有相应的要求。


有时文章再好也无法过稿,原因是与平台定位不符,在投稿前,仔细阅读对方的征稿函是前提,就像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让你认真审题一样。
而平台的往期文章则是范文,范文的风格和写作手法便是我们在写作时最好的参考系。
投稿的类型,格式,投递方法均可在征稿函中获取,只有按要求行文,才有入选的可能。
6.使用“易稿”平台的优势
向平台投稿时,找寻征稿的平台会浪费大量时间,而完成稿件后,又要想很久的措辞给编辑发邮件。这时,“易稿”平台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1)节约时间成本
易稿的征稿信息分类汇总,统计罗列,写手可以像在招聘网站找工作一样查询各个征稿函,操作简单,也节约时间。投递稿件就像投递一份简历一样便捷,而且无需自己联络征稿方。
(2)需求明确
每篇征稿函中均有详细的字数要求、类型要求、格式要求、样稿,需要注意的地方还会加红提示。
(3)安全有保障
投稿者与征稿方无需直接交流,可有效规避骗稿现象,无论对征稿方还是投稿人,都少了一份提心吊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易稿”平台便是投稿快捷而安全的利器。
7.修改稿件的方法
(1)虚心听取建议
有时自己是很难看出文章问题的,如果遇到比较好的编辑愿意给修改意见,一定要好好把握,借此估量自己文章的不足之处。

(2)每隔一段时间通读
包括最基本的错别字修改,除非有强烈时效的稿,不然建议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修改,因为刚完成的稿子自己很难校对出问题。注意主题不要跑,文章长短句结合,给人以文字的节奏感。


(3)对照征稿要求逐条比对
最后不要忘记符合征稿要求,每一条都要与文章对照,看自己有无偏差。
8.千万别先被自己打败
两个月来,投稿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稿费没那么好赚,但也不是难不可攀,关键是看你愿意花多少时间和多少坚持。
在一次次被拒稿中,难免产生自我怀疑,甚至想要放弃。
但被拒稿对于每一位写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时并不是你的文章质量不够,或许只是和编辑差那么一点点缘分。
拿我的一篇投过几家的影评来说,第一位编辑建议我加上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二位编辑认为两者在一起不够顺滑,第三位编辑删掉了我遵从第一位编辑意见改的“生活联系”片段。



其实各位编辑的修改意见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时被拒绝只是你没有精准地踩在编辑的“喜爱点”上而已。
不要因为被拒绝几次就丧失自信,唯有继续坚持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才有更多机会去寻找赏识自己的征稿方。
16笔的“坚持”与15笔的“放弃”只有一笔之差,而这一笔,也许就是最长的距离,所以,千万别在别人放弃你之前,先被自己打败。“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有诗和远方。”
综上,希望每位写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