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圈的朋友常把「知人善用」四个字挂在嘴边,可要真做到「知人」并且「善用」,却远非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
大部分的管理者连基本的「知人」都很难做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知人」须有慧眼,而伯乐本就难求。更何况还有看走眼的时候,睿智如诸葛亮不也错看了马谡?
管理者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通过他的过去,最通行的办法就是看简历。然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困境:该员工的简历很漂亮,可实际工作下来甚至比不上干了半年的新员工。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是管理者疏忽了「知人」的另一要素——意愿,即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能力高的人如果主观上应付差事,他又怎么可能做好工作?而新员工虽然能力差些,却有一颗积极做事的心,从而弥补了工作上的经验不足。
所以说,要想「知人」就必须能力与意愿兼顾,而意愿甚至要放在能力之前考量。如果实在找不到能力匹配的人,也要尽量选择意愿高的,毕竟他肯积极学习,将来便有无限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