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老片子是1994年发行的,而讲述的事件更是时间久远,已经过去了这么些年,但看起来依然觉得直击人心,久久难忘。在这个时代变迁的当下,重温经典老片,依然感动,依然意义非凡。
关于电影的内容和影评,相信已看过很多个版本,但今天我站在时代背景下聊聊那些直戳我心窝的内容。
硬核能力才是真正的护身符
主角Andy是误判入狱的,在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从一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到阶下囚,从天上掉入18层地狱,失去了所有。
但Andy的硬核品质和技能,让他年复一年的监狱生活变得丰富起来。Andy精通财务和税务,他成为狱警们的财务顾问,也为狱友赢得了啤酒和暂时的欢乐,甚至成为狱警长离不开的财务顾问。
这里不再深究那些影片反映的暗黑,只想说,人最有价值的还是自身的能力,这是谁都带不走的。我们常常因为企业的起起伏伏而焦虑,常常因为资源平台而患得患失,不妨想想Andy的处境,只有自身的硬核技能,才是真正的护身符。当我们觉得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定要清醒认知,这是平台赋予你的光环?还是真正的硬核能力?
Andy的硬核能力为监狱生活增添了生机,也赢得了价值和地位。
与其向外追逐,不如向内奋斗
硬核精神之《肖申克的救赎》Andy还有一个硬核的品质是坚持、坚毅。他为了把监狱的图书馆建设得更好,坚持每天写信,直到第六年才有了真正的回应。而这期间,多少人觉得他做的无用功时,他只是淡然一笑“我可能需要写得更频繁吧!”
当他用了20年时间挖掘一条越狱隧道的时候,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因为这看起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多人在想想之后就已经放弃了,或者在坚持几个月后就垂头丧气了。但他却用了20年的时间,每天完成一点点,无声无息中完成了蜕变。
想想我们今天的人们,变化让我们变得浮躁,看到某个大V粉丝几百万了,某某的抖音号居然火了,我们每天都在追逐,但往往都输给了坚持。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这山望着那山高,但最终依然空落落。与其向外追逐,不如向内奋斗。把自身的内核磨亮了,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HOPE”是全剧的主线,Andy在HOPE的指引下,监狱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图书馆变得越来越有人气,狱友们甚至通过了大学的申请。 Andy不顾狱警的暴力,在监狱广播中放出美妙的莫扎特乐曲,在日复一日麻木的监狱生活中,音乐是美好的希望,音乐能唤起人们内心的渴望。那一刻,狱友们的眼神散发出许久未见的灵光。
硬核精神之《肖申克的救赎》Red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成为了Andy的好朋友,他曾经也被监禁生活体制化了,甚至还经营着监狱的谋生之道。在Red眼里,希望会让人发疯,希望是个危险的东西,希望在牢里没什么用。当Andy将一个口琴送给他的时候,他仿佛被燃起了一些希望之光,而最终在Andy的引领下奔向了光明自由之路。
Andy的自我救赎之路充满肮脏与艰辛,但内心对自由光明的希望,却让他可以战胜这一切。
希望之光是内心的呼唤,它是我们在逆境中的光亮,也是我们在日复一日平淡生活中的渴望。当慢慢迷失于柴米油盐的陀螺生活后,我们不禁要问问自己,是否还要保留一些内心的热爱?是否还要有一些生活的仪式感?
生而为人的价值感
剧中的小人物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监狱的图书管理员Brooks在被监禁40年后,重获自由的那一刻不是欣喜,而是深深的焦虑。他已经被打上了体制的烙印,他在监狱中能获得尊重和价值感,在黑暗的肖申克监狱,他是大家羡慕的图书管理员,他相对自由,也为狱友们传递着信息,他是一个有用的人!但他却融入不了自由的生活,在外人眼里,他是一个保释人员,他只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机器,没人在乎他的存在。自由的生活,却没有任何的归属感,更别提生而为人的价值感,他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无意义的生命。
Red也是如此,他仿佛更享受在狱中拥有的特殊权利,他有连接外界的通道,所有狱友都需要他,他在狱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如果没有Andy的指引,他仿佛也会走上Brooks的老路。
硬核精神之《肖申克的救赎》生而为人,价值感、自尊感是我们在温饱之上的独特需求。不管身处何方,在哪个时代,当价值感失去的时候,人也就变成了行尸走肉。这是人的高贵之处,也是人的卑微之处。
一部好片,就是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它跨越时代,跨越种族,它缓缓走来,却可以给予人以精神的启发与慰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