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哪个真哪个假?

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哪个真哪个假?

作者: 院长X大叔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1:26 被阅读25次

    提醒:本文会破坏你对爱情美好的想象,希望活在童话里的请绕行。

    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各自的经历出发,「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都不乏拥护者。但要说哪种更加「真实」,还是需要分析「爱情」本身。

    爱情是进化的产物

    这个解释来自「进化心理学」。

    很多学者从基因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爱情只是基因为了复制自己,进化出来的一个副产品

    让我们简单理解一下这个意思:假设有两个雄性猿人——猿A和猿B。

    猿B是个老实猿,整天就是吃饭睡觉打小动物,对母猿提不起什么性趣;猿A是个花花猿,今天跟这个母猿眉来眼去,明天去撩一下那个母猿腰上的树叶。请问,哪只猿更容易有后代?

    当然是猿A。对异性的性趣让他多了很多机会跟母猿发生关系,生下猴子。与此同时,他的「花花基因」也得以遗传了下来。所以不要怪男人(也包括女人)花心,不花心哪来的后代(哈哈)。

    这是第一个结论:①性趣通过进化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俗称本能

    现在我们假设,猿经过长期的进化,终于产生了质变,修炼成人。

    我们知道,一个东西质变之后,会保留之前的内容,同时生出之前没有的东西。比如氢气(H2)和氧气(O2)结合,会生成水(H2O)。那么,猿变成人之后,性趣保留了,生出了什么新东西呢?

    这个新的东西就是:想法(大脑皮层的功能)

    简单的说,人与猿相比,多了一套系统。猿(这里代指动物)只有感受系统,而进化之后的人不止有感受系统,还有一套解释系统。

    我们用这套系统来对自己的感觉、情绪和行为做出解释。比如,当我们感觉到身体血管扩张,心跳加速,汗毛树立的时候,我们会解释为「我恐惧了」,或者「我愤怒了」。

    这是第二个结论:②人有一套感受系统,有一套解释系统。解释系统对感受做出解释

    有了这个之后,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呢?

    猿A到处去找母猿,但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找。「人A」则不同了,他到处去找女人,同时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找眼前这个女人,他有一套相当合理的解释,当然是:因为爱情。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1、性趣通过进化的方式保留了下来,俗称本能。2、人多了一套解释系统。

    结论就是:爱情是我们对基因复制本能的一种解释。

    一见钟情就是:因为繁殖本能,对第一次见面的异性产生了在一起的冲动,我们将此解释为一见钟情。

    等一下,一见钟情的时候,我们好像不是对所有异性都有冲动吧!似乎只对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异性尤为好感,这怎么解释?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知识点——

    爱情是「按图索骥」

    如果你仔细比较你喜欢过的,尤其是一眼就喜欢的那些人,你一定能总结出某些特点。有可能是相貌上的,比如我对眼镜+马尾的女孩特别心动;也有可能是性格上的,比如有些喜欢霸道总裁,有些喜欢温柔小哥哥。

    最有趣的是一个朋友,只要一听说对方是少数民族,就莫名地产生爱慕。

    原因在哪里?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早已经有了一个「原型」。每当看到一个异性时,我们就会将他(她)跟自己心里的「原型」进行比较,1秒钟之内就可以完成。

    如果认为「高度匹配」,就会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

    有些心理学家直接将这种现象称为“图像爱”。就是说,我们真正爱的,是心里早就存储的那副图像。

    那么,这幅图像是怎么产生的?

    一般认为,是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跟父母、环境、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其中,异性父母会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很多人找母亲和父亲一样的人来做爱人,就是这个原因。

    如果说本能是个体因素,那么原型就是社会因素。综上可知,一见钟情=动物本能+心理图像+解释系统

    讲到这里,日久生情也可以很清楚了。

    「日久生情」也就是说,一开始没什么感觉或者没往这方面想。往往是突然有一个瞬间,就朝着这个方向去想了。

    这说明,对方跟你的心理图像并不特别匹配,也许匹配度在50%以下,总之不足以让你动心。但是一旦由于某个契机,你开始往这方面想了,然后会发生什么呢?

    一开始你看到的是不匹配的部分,而现在你会开始关注那50%以下匹配的部分。这叫做「聚光灯效应」,思维焦点聚集到哪里,就会找到对应的材料。于是你发现,他(她)其实还挺可爱的。

    第二种可能是,我们一直在变化,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对心理图像进行了一些修改。于是,对方跟我们心理图像的匹配度提高了。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部分离婚人士有可能会。

    综上,日久生情=心理图像+解释系统。

    这可能让人难以接受……什么?这与一见钟情没什么差别啊,只是少了情欲而已吗?

    当然不止,因为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知识点——

    爱情是时间的沉淀

    是的,这个差别就是时间。不要小看时间,时间足以改变一切。

    爱情就像童话,童话之所以是童话,因为它总是止步于「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童话的结尾,是现实的开头。

    「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在一起之后,麻烦的事情很快就开始了。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越来越多不曾展示的一面被揭示。当激情的潮水褪去,你渐渐看清了对方本来的样子。你大吃一惊,这跟你的心理图像一点也不像啊!

    其实,现实哪有完全符合图像的人?并不是对方变了,只是随着生活的深入,那些不像的部分开始展露,慢慢占据了你的思维焦点。你开始懊恼,当初怎么会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呢?

    就像当初李敖爱上胡因梦,在一起之后发现,天哪,女神竟然也要上大号。顿时感觉极度失望。

    「日久生情」的优势就在这里,两个人相处了很多,对彼此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知道女神也是要大号的。这就是时间的好处,它揭示了更多,让这个人真实的样子展现更多给你。

    但是不是说,「日久生情」比「一见钟情」要更加真实呢?

    却也不是。有点经历的人都知道,「友情里的你」跟「爱情里的你」根本不是一个你。只能说,「日久生情」比「一见钟情」多一点优势而已。

    结论:真爱是什么

    从上文可见,爱情的双方,只要有一个人被对方当成本能欲望的对象,或当成心理图像的翻版,本质上都是一种假爱。

    假爱的特点是,对方是满足我需求的工具,而不是跟我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在他(她)不按照我所期待的方式行事时,我便会沮丧、生气、愤怒,并使用各种方式企图让他(她)满足我。

    真爱则是,真真实实看到对方是一个人,一个充满缺点的人,一个跟我的心理图像不符的人。尽管他(她)如此不完美,但我会忘掉虚幻里他(她)的样子,爱上真实的他(她)。这不是牺牲,也没有不公平,因为我深深理解,在他(她)的眼里,我也一样残缺和不完美。

    哲学家马丁布伯很深刻的描绘了这样两种关系:一种是「我与它」的关系,对方是满足我需求的工具,所以用词「它」;一种是「我与你」的关系,对方跟我一模一样,所以用词「你」。真爱,就是「我与你」的关系。

    情,始于本能,将它以时间加持,就成了爱。所以,一见钟情,日久生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哪个真哪个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ox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