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仙之说,来自于《钟吕传道集》中“论真仙第一篇”提出的“仙有五等”。
《钟吕传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舌而已。”又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古今崇释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诚可笑也。
从古代道教典籍,所记载,论述的鬼仙,其成就在道教五仙之末,一个人因执著一件事,而不惜一切代价强行为之,只因心中的理想未达到。那么鬼仙可比喻为当下在科研中穷尽一生之精力在某个领域深耕的未有成果或者成就之人。
或创业者,或各种技术,艺术,才艺的工种。那么世界又有多人,即将踏上鬼仙之路或已经在修炼的路上呢?
因此鬼仙之说纯属荒缪,要知道中国的道教系统,都是参照人间的政治制度,官方主流价值观,和民俗民风,而制定的。封建时期的中国社会,是农耕文明。而且中国传统官方主流文化体系中向来提倡学以致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从老子写的道德经之后,再也没有务虚的学问。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就是哲学,在西方古希腊文化的土壤中育孕出了现代科学。而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官方主流。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其他思想或宗教要想发展,必须是另类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才有了道教鬼仙之说。
道教五仙,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跟儒家所推崇的五个等级不谋而合,仁,义,礼,智,信。所以说儒道相通。
在古代人物中钟馗为鬼仙的代表,考中状元因相貌丑陋,而被拒之仕途之外。一志不散,也就是儒家讲的信。仕途失信于钟馗,加上后世文人笔墨笔墨宣染,才有了当今钟馗在国人心中的文化形象。了解民俗文化的神仙人物。必须从儒家文化的源头去对照研究,必然会有自己独到之见解。
人仙,智,正所谓智慧的人就是人中仙。地仙,礼,艺术文章之人就是地仙。
神仙,义,历史人物最具代表义的是三国时期的关羽。
天仙,仁,无私心,一种大爱无疆的精神。
因此鬼仙的生存状态更符合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人人都能达到鬼仙的立信。相信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会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