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征求过瞥娃的意见,同时考虑到他目前的文化基础,给他在镇中心小学办理了三年级的入学手续。这一年的九月一号,瞥娃五岁半,正式成为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少林的想法是让瞥娃开始的时候学得轻松一些,主要是要适应学校生活学会如何在集体当中与同学相处,至于瞥娃的学业发展快慢还不是当前首要考虑的。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健康成长比拔苗助长更有益。同时,由于功夫更需要领悟力,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没有相当的思辨能力,学着再好的功夫也不可能进入更高的境界。少林真切地认为自己代替不了一个教师团队对孩子的培养和影响,同时师徒二人的交流和探讨也无法取代班级和这个大家庭的孩子的熔炼和捶打。
开学第一天,瞥娃由外公外婆和父母陪着去报名,瞥娃非常喜欢。他已经有一年多时间没有和亲人在一起,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却都是这个年龄孩子的欢欣。他左手牵着父亲的手,右手牵着母亲,除了身材高一点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外公给了他几个作业本,在姓名栏用毛笔正楷写上瞥娃的大名——王少华。外婆把自己做的发糕馍馍放在他的书包里面,告诉他想吃什么好吃的就给外婆带个信。瞥娃的父母告诉他,现在他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作为父母他们没有太多知识教给他,对他只有两个希望:一个是做一个好人另一个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报名之后,一家人把瞥娃送进三年级一班的教室。瞥娃的妈站在教室门口对他说:“王少华,现在你是一个学生了,要认真学习听老师的话。”瞥娃咬着嘴唇使劲点头,转过身子走进教室,眼泪却不争气地流了出来。这一次分开,再见面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少林祖祖是学校登记的监护人,学校有什么事情要通知,全部都是联系少林,而不是瞥娃的父母家人。从现在开始,我在文里也不再提瞥娃了,后文将统一叫他的大名——王少华。
由于王少华的个子是班里最高的,所以他被班主任安排在最后一排就坐,尽管他的年龄是班上的老幺。王少华的入学测试成绩是班上第一,所以一来就被班主任王老师安排担任大组长,成为四大组长之一。王老师说,大组长负责帮老师上传下达,负责收作业本督促同学们做作业背课文,同时还负责教室的纪律。老师还说,大家都要努力,半期之后看大家的表现,表现好的也可以当组长,甚至可以担任班上的正副班长、各种委员和少先队的干部。反正,每一学期干部都会有变动,所以不要认为当上干部就会一直干下去。
王少华觉得以自己的努力程度应该能够在班上站稳脚跟,所以对老师说的一个月之后改选干部的事情根本没有在意。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没有读过幼儿园,缺乏和老师同学相处的经验。但他自己认为,以前在外公他们那里的时候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就没有玩不拢的。其实,别看王少华岁数不大,心里还是有谱的。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懂得吃小亏和谦让,就不愁没有玩伴。但是,这样和人相处有没有好同学,他也说不清楚。
不过,主动来找王少华玩的同学很快就来了。他的前排是两个男生,一个叫李文斌,一个叫唐建华,一下课就转过身来和他说话。他们两个就住在镇上,李文斌的父母都是教师,而唐建华的父母是粮站的职工,两个人是幼儿园的同学,关系一直不错。他们个子也比较高,所以也愿意和“高人”在一起玩,加上王少华长得白净斯文还有几分灵气,符合了他们心目中好朋友应有的形象,所以第一时间就来和他打招呼。王少华呢,喜欢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两位看起来还不错。他们两个也自我介绍,李文斌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唐建华是副中队长。他们还告诉王少华,千万不要骄傲,上学期就是因为一位同学的成绩大起大落,所以他的大组长的位置就被王少华代替了。
王少华感谢他们的提醒,把外婆给自己做的发糕馍馍拿出来和他们分享。外婆的馍馍做得雪白绵软香甜,这两个家伙吃得下巴都馋掉了。他们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家里的好东西拿出来给少华吃。他们说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诸如什么地方桃什么地方的梨什么地方的苹果,还有什么香蕉大枣猪肉罐头等等。唐建华还说要请少华去家里吃饭,他妈妈的手艺比馆子里面的厨师还要棒。粮站的叔叔阿姨聚餐的时候都喜欢到街上采购许多肉和菜回来,请唐建华的妈妈帮着弄。因为这个原因,建华也是粮站里最得宠的孩子,经常有大人往他兜里塞零食。
王少华的学习进入状态很快,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他总是领悟得很快,而且还能够举一反三地延伸出去。所以,一个星期以后,班主任林雨成收到了其他老师对少华的一致表扬。林老师很开心,开学的测试说明了孩子的优秀,现在老师们的一致表扬则说明这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都很优秀。那么,校长对于他同学的这位弟子打的包票确实是毫不夸张。关键是这孩子还不到六岁,有很好的可塑性,值得花心思去培养。
月考之后,少林看到少华交回来的试卷,十分高兴。因为这一次少华的月考成绩是班上的第一,在全年级排名第二。班主任发现王少华那个大组的同学这次考试的成绩普遍很好,平均成绩比其他大组高出七八分。而且,王少华这个大组的纪律也是班上最好的。林老师很好奇,这孩子第一次进入班集体,第一次当学生干部,竟然做得这么出色!他究竟怎么做到的呢?林老师觉得很有必要和王少华交流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