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暂,我比烟花灿烂;妄加言辞,人比黑夜惊悚。
——《搜索》
2012年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搜索》因切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现象红极一时。该片讲述的是职场白领叶蓝秋在诊断出淋巴癌的当天因情绪低落于公交车上拒绝给老人让座,不经意间触动了敏感的社会神经,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遭到“人肉搜索”的故事,快节奏的叙述最终在叶蓝秋的自杀中戛然而止。虽然影片的时间跨度仅是短短的7天,但这7天却启示了影片中的每个人和影片外的每位观众对网络化时代重新定义思考。在这里,我有意对女主角叶蓝秋之死做出些许浅薄的分析,以略抒情怀,稍表拙见。
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真正的“凶手”到底是谁?他是如何逼死叶蓝秋的?是致命的淋巴癌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影片中,“杀死”叶蓝秋的“凶手”是一心想做大新闻的记者陈若兮,是不谙世事的实习生杨佳琪,是把成功放在人生首要地位的大老板沈流舒,是疑神疑鬼的富太莫小渝,是嫉妒成性的同事唐小华,是小家政公司的老板娘,是街头采访的“吃瓜群众”,是热血沸腾的“键盘侠”——没错,就是一个个发光的电脑屏幕背后的你我他。然而细细想来,陈若兮只是个有事业心的女强人,杨佳琪、唐小华也不过是初入社会怀揣梦想的小姑娘,沈流舒只是有对成功过于执着的追求,莫小渝只想守住自己的家庭,“吃瓜群众”和“键盘侠”充其量不过是想伸张一下“社会正义”……这些“凶手”有罪吗?——并没有——起码出发点都没有错。可他们却纷纷在不知不觉中将实现利益、宣泄自我的刀刃指向了无辜可怜的叶蓝秋。10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以笔为剑讨伐过此等“看客”,而当时光齿轮转动了100年后,这些人死了吗?——并没有——中国人特有的劣根性仍盘虬根植于国民心底。影片中乘公交车的众人、网络上的“键盘侠”同鲁迅《祝福》中河边洗衣的女人们、《孔乙己》中的长工、《阿Q正传》中的刑场围观者何其相似——一样的平凡普通、软弱无能,一样的自私自利、无动于衷!而当这些人心头积聚的压抑无处释放时,最柔弱最无力反抗的祥林嫂、孔乙己、阿Q、叶蓝秋式的人物就成了众矢之的,
其次,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是否还有人还有良知,有机会将叶蓝秋从绝望悬崖中拉回来?——也许是不忍心让观众直面鲜血淋漓的社会现实,抑或是为了更加反衬现实的黑暗,“杨守诚”这一角色成了电影的亮点——他是唯一一个不人云亦云,在舆论压力下愿意对叶蓝秋笑的人。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唯一的“救世主”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弱者”。哪怕他曾尝试帮助叶蓝秋走出困境,可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无业游民,作为叶蓝秋口中“软弱的男人”,他没有资本和整个变形的社会、妖魔化的人群发生哪怕一丝一毫的碰撞。毕竟,在庞大的社会人群基数面前,蝼蚁的行为无异于“荆轲刺秦王”的不自量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看着叶蓝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深渊。就像《祝福》里那个稍有良知的“我”,因无力扭转既定的局势,也只能在祥林嫂死后感到一丁点的愧疚和惋惜。
最后,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叶蓝秋是否自救?她是否存在得到救赎的可能性?其实,导演对叶蓝秋“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在大城市里无依无靠,生活在公司和家的两点一线中”的人物设定在影片的一开始就为其埋下了悲剧性伏笔。而在众叛亲离的逆境中,“杨守诚”的出现如同残酷的黑夜刹那间照进一丝光亮,叶蓝秋也几乎是下意识地抓住了这唯一一棵“救命稻草”。只可惜,稻草毕竟不是大树。哪怕叶蓝秋并不是一个相信宿命的人,尽管她向老板借钱治病反被其妻子误会,她也没有放弃本能的求生意识。可当在那个阴暗仄逼的小家政介绍所,当所有的保姆月嫂们对她指指点点、恶语相加而杨守诚却退缩时,她终于看清了社会的真面目——如果无人的黑夜没有尽头,那再美的玫瑰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更何况,叶蓝秋是个太过于自尊甚至有些偏执的人,与其毫无尊严地在与病魔的斗争中苟延残喘,她更倾向于将懵懂的情感铸成短短的7天,让一切在最美好的时候凝成永恒。
第7天的玫瑰旅店似乎有着某种象征意义——于叶蓝秋而言,那是连接现实与梦境的中转站。叶蓝秋本人,也像是本就生长于其中的一株玫瑰——然而,就如同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中的那株玫瑰就算长满了刺也会被小羊吃掉,叶蓝秋也逃不过既定的命运。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叶蓝秋背对镜头,坐在“玫瑰旅店”的门槛上,身后是漫长无尽的幽暗,眼前是初升太阳的光明,成群的白鹭自由自在地拍着翅膀飞向高远的天。可以说,整部影片中,只有叶蓝秋一人内心澄澈清明,她生命最后的7天也活得足够淋漓尽致,这瞬间的光芒是碌碌无为、内心扭曲的人们终其一生也不可觊觎的。所以,既然叶蓝秋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那么死亡于她而言就是最好的结局——玫瑰本就属于天堂,就连“心狠手辣“的导演也不忍心再让黑夜侵吞玫瑰的美。
在这个“真相”遍地的网络时代,我们在热衷“真相”的同时却逐渐偏离“真实”的轨迹,反而对片面化、碎片化的言论情有独钟。正如陈若兮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作为记者,我们的工作是要记录生活中的真实,努力还原事实真相,可生活中的真实往往是最不好理解的。”当叶蓝秋拒绝让座时,周围的人只看到了她的“傲慢”,而没有看到她此时所处的人生窘境。就像今天某些网页小编随便拍段“全程实拍”的小视频,绞尽脑汁添加个危言耸听的标题,“键盘侠们”再发表些义愤填膺的评论,鼠标的点击和键盘的敲击就创造了分分钟要上热点的欢快节奏。可是,我们是否能静心想想——140字的微博,一分钟的秒拍视屏,几张模糊不清的图片,一群人的饭后闲谈真的是我们心中所追求的“真相”吗?我们长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就是事件各个维度的全貌吗?当我们不能对这些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前,我们也就没有资格声称自己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站在媒体和舆论堆砌的“道德高地”上,打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旗号,以“言论自由权”为靠山,用所谓的“批判性眼光”将指责的手指伸向毫无反抗之力的“叶蓝秋们”。
黑夜总在人们高傲睥睨的时候侵蚀人心,我们空洞的双眼在黑夜中永远折射不出人性的光辉,这世间也就没有了“人”的概念。至于黑夜中娇嫩的玫瑰,更不会有人懂得呵护怜惜。如果你还有一丝游移的善念,就请别让无人的黑夜成为玫瑰的葬歌。
“……如此浩瀚的星空/容不下一颗小小的星辰/如果不能/让这一切触及心灵/别问这丧钟为谁而鸣……”——电影《搜索》主题曲《如果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