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在2018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人生算法”的概念: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加强它。作为一个学计算机的理科生,自以为对算法的理解很透彻了,听到罗胖的这种提法,还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仔细品来,饶有回味。
百科里是这么解释算法的: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算法能够对一定规范的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要求的输出。不同的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时间、空间或效率来完成同样的任务。一个算法的优劣可以用空间复杂度与时间复杂度来衡量。在计算机的世界里,“算法”无处不在,小到一组数的排序,大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无一不是算法在起着关键作用。
仔细想来,用算法来比如人生,真真确切。
首先,算法是可表达的。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行为方式,也要清晰可表达,换句话说,要对自己的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其次,算法是根据输入,在有限时间内能够获得输出的。即使是迭代算法,可以循环往复的运算下去,它的阶段性输出也是可以度量的。反观到人生,我们在有着美好愿景的同时,必须有着分步骤的计划,对如何达到这个分步骤的计划有个明确的方法。
最后,算法有好坏的区分,完成同样的任务,不同算法需要消耗的时间和占用的计算力、内存空间是不一样的。而做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做事方式,消耗的精力、达到的效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上面的比较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我想到了经典的“迭代+反馈”算法,持续的将输出与预期进行比较,根据差值对算法中的参数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最优解。我们追求进步,获得提升,不正是需要这种思路吗?这里的迭代,就是持之以恒;这里的反馈,就是自我的反思。我们加入007,应该就是人生算法中的一次参数调整吧?
同时,算法一旦确定,其运行是不受与输入无关的外部因素影响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如果也能达到这种“指令式”的做事方式,如笑来老师讲的,“做该做的事”,不管周围发生什么事情,按照既定的方式,把该做的事做好,成功,还会遥远吗?这样一想,每周一篇的作业,还有困难吗?从现在开始,设定好算法,植入大脑,每周一篇、坚持七年,开启变化的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