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可怜的小宝贝

可怜的小宝贝

作者: 心理咨询师庆贤 | 来源:发表于2020-08-27 22:02 被阅读0次

    今天在早教机构里,我看到一个孩子一岁半的孩子独自在走廊里走路,我过去打招呼,想要抱抱他,孩子不让我抱,去找身边的另一个老师,后来我又说我带你找妈妈好吗?孩子马上就让我抱他,喊着妈妈,我此时感受到小孩子离开妈妈的孤独情绪,感觉很可怜。但是成长不就是这样吗?需要离开,需要等待,总不能时时都躺在妈妈怀抱里吧!有些妈妈在教育孩子中有很多不舍,让他们独立参加活动们总是不舍得放手,即使上了幼儿园,也会担忧,他们想到的就是孩子离开妈妈会孤单,和我今天看到的场景一样。

    我知道妈妈在教室里跟老师谈话,我不能够带他去找妈妈,否则就打断了跟老师的谈话,于是我带他假装找妈妈,一个个教室挨着找,一个老师说,你抱的小孩要哭了。我一看果然是,孩子太乖,以至于我都感觉不到,而我们俩都是脸朝前方,彼此看不到。于是我带孩子到玩具屋玩。抱着这个孩子,我好生欢喜,不会大哭大闹,能够让我这个陌生人抱着,一定也很好带。

    后来看到他妈妈朝我们走来了,我想孩子找了这么久妈妈,见到妈妈后,一定是欣喜若狂的,但是事实却相反,孩子脸上并没有表情,以至于我不敢确定对面这个人是否是他妈妈,我抱着孩子往妈妈身上送,孩子才自然地找妈妈抱。

    孩子为何会表现如此?

    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可能视力不好;孩子可能被玩具吸引了;最重要的可能是回避型依恋模式和特殊情感链接关系。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的基地,母亲在场使儿童有足够的安全感;反抗型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于消极依恋,是不安全型依恋。

    发展心理学家鲍尔比把婴儿依恋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0-6个月)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6-12个月)

    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1-3岁)

    第四阶段:互惠关系的形成(3岁以后)

    孩子处在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没有表现出亲切感,与依恋模式有很大关系,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见到父母见不到父母的感觉几乎一样,没有太大波动,对以后人际交往、亲密关系建立影响重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可怜的小宝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wh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