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Ⅰ当你遇见一个人

笔记Ⅰ当你遇见一个人

作者: 柳青月白 | 来源:发表于2020-08-28 23:41 被阅读0次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盛开状态

    前言:很多人沉浸在原生家庭的种种纠结之中,并为自己找好了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如何更好溯源觉察真实的自我?我巧遇李雪老师《当你遇见一个人》,这本书的某些重点笔记摘录,真的给了我不一样的启发:


    全然的经验就是觉知,而觉知是开始,也是结束。”她崇敬的大师荣格也说过:“You have to feel in order to heal.”(你必须去感受,才能获得疗愈。)

    若孩子本然的存在不被看见,即使父母为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只是父母表达爱的道具。也许孩子头脑里承认父母为自己付出很多,承认父母很爱自己,但他心里体会到的却是一份恒久的孤寂。

    真正的反控制,是既不屈服也不对抗的态度,是温和而坚定地做自己。反控制不仅能保护孩子,对父母也同样有着神奇的疗愈效果。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我与你,我与它。当我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我与你”的关系。

    若我们不是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去生活,而是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关系即是物化的。在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惧。

    看见,是真正的爱。


    选择全然接纳 无所畏惧

    如果你时常担心孩子不会珍惜享受所得,请反思自己的生命:“我能够体验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吗?我对此充满感恩吗?我能放慢脚步,享受当下吗?”放下焦虑的头脑,不再评判孩子,以一颗谦卑之心,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玩耍,尽情享受当下的生命。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疗愈的种子,无论创伤多严重,只要遇到合适的环境,疗愈都会发生。


    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在爱的陪伴下,不打扰就是对专注力最好的培养。孩子的精神世界我们无须全部了解,但需要时常放下成人已被高度训练过的头脑的假想,带着敬畏之心去体验。

    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他却从来不关心体谅我一下”,这句抱怨说明:第一,父母没有看到孩子真实感受的能力,只是通过孤独的自我牺牲的游戏来获得价值感,所以孩子也无法发展出关心别人的能力;第二,父母不清楚也不尊重自己的感受,总是表现出“无欲无求”的样子,孩子也就自然地认为父母没有需求,不需要关心。

    时光荏苒,带不走心中的梦

    每个人成为现在的样子都自有其原因,我们能给予的最好支持,就是不评判、不打扰

    荣格离世前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会躲开。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迹象,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写在后面:或许摘录的只言片语,但是当读到某个句子某个词语时,我深深觉得内心被戳中,人本自具足,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爱的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Ⅰ当你遇见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xd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