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熊宝,进入了完美敏感期。
蛋糕没挖好,掉了一团在地上,立即大哭起来:我不要我不要,边哭边跺脚,尽管告诉他掉了就掉了,还有很多很多;
一根完整的香蕉,拿着突然从中间断开了,非要我把断开的装回去复原,为娘真是做不到呐!崩溃大哭,怎么都止不住;
棒棒糖、苹果没拿住,掉在地上,也是如此,用水洗洗或者重新拿一个,都无法止住悲哀的哭声;
袋装的豆子,没拿好掉了几个,又是大哭,还边哭边说:把这些剩下的都扔了。
面对这样的熊宝,心里清楚孩子是进入了敏感期,但不清楚,到底应该怎样才能缓解。
今天早上,熊宝又爆发了两次。
第一次,早上一起床,要吃香蕉,给他剥好了香蕉,自己拿着去卧室了。
正想着今天早上挺顺当,这么早就起床穿衣服了,一会儿应该能够早点出门。
突然,卧室里爆出一阵嚎哭,吓得宝爸赶紧跑过去看出啥事儿,原来又是香蕉断了。
宝爸赶紧安慰说:没事儿,断了就断了,剩下还这么多,还能吃呢!
依然嚎哭。
宝爸看不行,换个法子:要不让妈妈给你用水洗洗,洗洗还能吃。
哭的更厉害了!
宝爸开始不耐烦了:那是你自己没拿好断掉的,能怪谁?
我一听不对,赶紧从厨房跑过去,推爸爸说:你走吧去忙你的。
抱住熊宝。
爸爸边走还边说:别哭了,多大点儿事,值当吗?
这话肯定犯忌讳了,让爸爸赶紧闭嘴别说了。
熊宝还在哭,泪眼汪汪的。
不知道怎么做好,想想要不用共情的方法吧。
“香蕉掉地上了,你觉得自己很没用,连香蕉都拿不住,这点小事儿都做不好,很沮丧对不对?”
熊宝没说话。
“你看妈妈经常也会拿不住东西掉了,妈妈吃饭的时候,经常就会夹不住菜,掉桌子上。是不是?”
熊宝又嚎了一声。
“所以你看,妈妈也会犯错,爸爸也是的哟!”
搂着他,拿着剩下的半根香蕉问:“那接下来你想怎么办呢?这剩下的香蕉,你还吃吗?”
熊宝不哭了,点头。
拿着香蕉咬了一口,好像觉得还是没发泄够,又嚎了一声。
我接着说:”你想哭可以哭,但是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咱们还是要想解决办法。”
貌似这句多余了。
第一回合算是解决了。
第二回合,带着熊宝坐电梯去上学。
前几天都是到1楼,带着他出门到楼底下的平台上,让他抱着书包等我,我去地下车库取车。
今天坐的电梯是直通车库的,于是到了1楼没下去,熊宝立刻哭闹:不对不对,要下去要下去。
抱着他说:我们要迟到了,所以你跟妈妈一起去车库。
到了负一层,熊宝看着黑乎乎的楼道,还是哭:不对不对,不是这里。
拉着我,还要坐电梯上去。
我心里着急,抱着他,想想孩子为什么哭,应该是前几天的行为让他认为是固定的程序了。
于是跟他说:“你想去1楼的车库门口,抱着书包在那里等着妈妈,是吗?”
熊宝点头,证实我的猜想没错。
那是我破坏了孩子的秩序了,立刻道歉:
“对不起,今天是妈妈错了,妈妈着急要迟到了,所以直接带你来负一层了。
以后咱们都从1楼下,你还是抱着书包在平台上等妈妈,好不好?”
熊宝点头,哭声还是没住。
拉着我的衣服,还是想坐电梯去1楼。
时间实在来不及了,不顾孩子的哭声,带着他从负一层上去了。
刚上去,已经走远的爸爸听到哭声赶回来,把熊宝抱上车,说了byebye。
哭声总算止住了。
今早的这两个场景,相比于之前,运用共情的方法,自认为还是让孩子感受到了想法被理解被尊重。
面对孩子对完美和秩序的敏感,尽可能地接纳和尊重。
针对完美敏感期,试着让孩子看到父母做的不如意之处,让他理解很多事情都无法完美,爸爸妈妈也会犯错;
针对秩序敏感期,按照已经形成的程序去进行,遵守他的小秩序。
更好的方法,进一步摸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