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讲的是不成功的父母如何培养出成功的子女。
其中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苏洵是怎样把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培养成才的。
苏洵这个人本身有些才华,年轻的时候总想学李白做大文豪。只可惜身不逢时,李白那个年代是朝廷求着文人出山去做官,而到了苏洵所在的宋朝,则需要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证明自己的实力才可以成名。
苏洵对科举制度嗤之以鼻,觉得那是对文人的侮辱。一开始不愿意去考,可是后来又不甘心就这样默默无闻,就硬着头皮去考。可惜他的理念和当时的科举考试规定的内容确实相差太大,考一次失败一次,到最后,刚好碰到父亲去世,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之后,他终于想通了,决定不考了,安安心心在家教育孩子。
人一旦放下包袱,拜托了功利性,眼界就会开阔,偏见就会弱化。既然想开了,从此不再为了考试做官而读书,那就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他一方面让自己活成表率,一方面也不对孩子做过高的要求。
可能有人会问:不对孩子做要求,就不担心孩子不努力读书,将来没出息吗?
的确,如果家长不读书,只是天天督促孩子读书,孩子自然很难喜欢上读书。但是苏洵的做法不一样,他烧掉了以前写过的所有文章,关起家门,整天读书、思考、写作。
苏轼和苏辙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耳濡目染,慢慢长大,自然也就喜欢上了读书,终成一代大文豪。
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耳濡目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