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听起来很奇怪:“我分析问题,不就是为了得到我想得到的答案吗?你怎么说了相反的话?”
实际上并不对,因为“你大脑想得到的答案”和“真正的答案”,一般是两回事。
很多时候,我们相信某个答案,更多是因为“这个答案让我们的心理很舒服”,而不是因为“它是真的”。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很不错的热文《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作为一个曾经的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我当然对里面的好多观点感觉到很舒服。
比如:
“既然来创业公司工作,就得ALL IN,平时和周末没区别,上班和下班没区别”。
“嗯,说得对!”我想所有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巴不得让员工相信这句话,这当然让我们很舒服。
也就是说,这一定是“我们大脑想要的答案”——它让我们很舒服,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把责任推给了别人。
但这是“真正的答案”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员工有没有“ALL IN”的感觉,更多是CEO的职责。
记得有段时间,因为忙于制作课程内容,没有怎么打理团队整体,员工的确投入感一般。
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应该在会议室大喊一声告诉大家:“你们要ALL IN,不ALL IN不要来创业公司?”
当然不是。相反,这是我自己作为CEO的失职,正是因为我没有协助大家明确任务目标、塑造清晰的使命和愿景、简化并优化工作流程,才让大家的工作变得“不那么吸引人”。
而我真正需要做的是后面这些工作,做好了这些工作,所有人自然投入感提高,而不是依靠“喊大家去ALL IN”。
这才是对我真正有利的“真实答案”,但很明显,我的大脑跟所有人的大脑一样,都会排斥这个答案,因为它让我们不舒服。
作为老板,我们想转发“创业公司员工必备的8个素质”;
作为年轻人,我们想转发“刘超事件”,以证明年长的人不一定有能力;
作为年长的人,我们也想转发“年轻人不靠谱的新闻”,以证明自己资历更厉害;
作为营销人,我们想转发“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品牌”;
作为HR,又想转发“人才才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但选择盲目相信让人舒服的答案,会让我们错失获得启发的机会。
因为“大脑想要舒服”,而“真相”往往不舒服,我们才经常错误分析原因,丧失启发机会,从而难以产生真正的洞察。
总之,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戳中内心的解释(比如“创业公司员工就要ALL IN”)。
这些舒缓内心的解释,本身都无所谓。但是到了真正要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如此相信“自己想要的那个答案”,而更应该去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因?”
轻松给自己一个答案,是最大的懒惰。
如果想获得洞察并分析本质原因,先要去克制自己轻松得到答案的冲动,克制自己让大脑舒服的冲动,去层层归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