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作者: 92b58df63804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0:05 被阅读0次

案例一: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案例二: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案例三: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案例四: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问:上述四个案例中哪个有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案例一有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不要求被害方有认识。

由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对性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缺乏认识或缺乏正确认识,法律推定她们没有正确表达发生性行为的能力,当然也就谈不到性的自主权,无论行为人明知与否,与她们发生性行为都是对她们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甲与13岁的孙某发生了性行为,根据《刑法》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以强奸论,所以甲构成强奸罪,其行为当然造成了危害后果。

案例二有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不限于物质性。

根据《刑法》第262条的规定,拐骗儿童罪是指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其家庭或者监护人的行为。拐骗儿童罪是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法益是儿童的人身自由与身体安全。丙的拐骗行为尽管可能没有造成物质性危害结果,但其使该孤儿脱离了福利院的监护,已经侵犯了儿童的合法被监护状态,造成了危害结果。

案例三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不要求一定嫌疑人防止危害结果发生。

根据《刑法》第129条的规定,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案中虽然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但清洁工王某拾到后及时上交枪支,避免了严重结果的发生。

案例四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法律明确规定的危害后果。

根据《刑法》第196条第2款的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本案中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丁立即归还,因此并未造成刑法意义上的危害后果。

相关文章

  • 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案例一: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案例二:丙诱骗5岁的孤...

  •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渎职罪的因果关系?

    首发于无讼 作者何西文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对于结果犯来说,具有因果...

  • D5|刑法|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合乎规律的联系。 危害行为一般是指实行行为,不包...

  • 精神病能够逃脱刑事责任吗?

    按照现行刑法,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

  • Atitit刑法补充part3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防

    Atitit刑法补充part3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防利益罪 目录 1. 危害国家安全罪上述12个罪名可分为3类...

  • S03E05-G028三页A4纸犯罪认定

    如何认定一种行为是犯罪? 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法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认定犯罪就是判断他的行为触犯了哪一条刑法...

  • 《罗翔刑法讲义》-(2)

    刑法的公平。这章,我认为就是结果公正平等、过程公正平等。 对于平等,刑法上的平等一定不是结果上的平等。...

  • 精神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

  • 每日重点考点违法性构成要件之因果关系(5星考点)

    基本概念 1.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实行行为与构成要件意义上的实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即将实害结...

  • 2017-06-30

    “一般意义上讲,哲学没有危害,错误的哲学只是糊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db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