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理家理心群跟着大家一起学整理(客厅、衣柜、橱柜等等,每天整理一点点。)感觉全家人变得更愉悦了,都不再那么容易爆发脾气了。

《金钱整理》一书中也有这样的话:家庭管理与金钱通道有很大关系,如果家里物品堵塞,财运也会受阻。
把学到的记录下来,自我加深印象的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受益。
虽然以前我也定期整理,但是过不了几天或者当天又乱了。
原来我中了误区:
1. 数量>适量。
如何判断家里东西是否过量?判定标准:
a.想想家有多少把雨伞?雨伞数量是家庭人数的1.5倍刚刚好。
b.塑料袋和包装袋。过于多会成为负担。
c.纸巾多的到处都塞不下。(中招了。)
d.化妆品小样过多。
不断囤不断买的原因:
a.内心深处的不安全和匮乏感。
有时会觉得:打折时不买害怕以后就买不到了。这是造成大量囤积物品的重要原因。
b.爱。衣服、玩具过多。误认为买东西是对孩子的表达爱的方式,因为付款买东西简单。(中招)
2. 固定位置不恰当。
这是找不到东西的根本原因。想想:应该永远不会发生“哪天找不到床”的情况吧,哈哈哈。因为床的位置是固定的。
到处找却找不到就是没有把它放在专属的位置、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中招)
3. 误解浪费的意义。
旧的东西舍不得扔+新的东西舍不得用。
认为扔旧东西+用新的东西是在浪费。
其实,人与物品之间是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两者都是幸福的才是良好的关系。
物品的价值就是:物尽其用。物品才发挥了它的价值,所以物品是幸福的。
人享受到了物品,人也是幸福的。
慎买:如果不会去用,就不要买。
不穿的衣服可以捐赠出去,比如通过飞蚂蚁公众号。它的口号是:你跟衣服的告别是为了让衣服去一个它能感受到幸福的地方。
内心的丰盛程度和对物质的需求程度成反比。
过于买买买有时是用物品填补内心的空虚。
比如生气时,内心会感觉空洞,就用购物来填补内心的空洞。
为了转变,就从整理收纳开始吧。
实测有效。我这几天整理完以后真的不再那么想买买买了。
整理收纳的好处:

1.节省时间。
找东西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回想自己去年五一要去上海玩,出门之前竟然找了一个多小时的身份证,我的天!
有时也会因找不到东西而重复购买。
2. “节省金钱”也是在浪费金钱。
看到打折时就大量堆积物品→家里拥挤→就会想要换大房子。但是大房子要一平米多少钱呢。
So,不要让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占据自己那一平几千甚至几万的房子~
3.拯救心灵。减少冲突。
一大早如果要出门了这也找不到,那也找不到而在慌乱中开始一天,全家人心情也不好。容易引发焦虑的情绪。
发脾气的深层原因:无能感。
环境舒适→心就安稳→就能给自己充电赋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