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敖曾经这样评价胡因梦:"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对于大陆来说,知道胡因梦的名字起因于她与台湾名作家李敖的一场短暂婚事。
他们的婚姻也被外界誉为"最聪明的脑袋配最美的脸"。
凡事皆有因缘,在胡因梦上大学时,李敖就是她中国文人里面最崇拜的偶像,他桀骜不驯的行文风格正好契合了内心叛逆、特立独行的胡因梦。其文笔、才华、博学无不令她倾倒。
李敖深知这点,在他们相识初期,特地带胡因梦到他金兰大厦的家里见识自己十万册的藏书,还趁机吻了她。
然而偶像是只适合远观的,一旦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有琐碎的真相都会曝光,李敖的强势和偏执是同样倔强的胡因梦所不能容忍的。
这场才子佳人的婚姻只维持了115天。
如果说是性格的不合导致他们的婚姻出现裂痕的话,那么导致他们婚姻彻底破裂的则是人生观的迥异。
一场官司。
由于胡因梦看不惯李敖侵占友人的财产,毅然将他诉至公堂,李敖为此锒铛二次入狱。
自此对胡因梦恼羞成怒、因爱生恨。
有人说胡因梦是遇人不淑,嫁给了渣男,需要消化40年。
其实真正难以忘怀不能释然的人是李敖。
离婚后的李敖很喜欢调侃胡因梦。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李敖:胡因梦那么美,对你又那么痴心,为什么你舍得离弃她? 李敖回答: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全场所有人哄堂大笑。
后来,很多记者借李敖的话嘲弄胡因梦,胡因梦却淡然一笑: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美人的。
比起女方的大气,男方的表现实在令人难堪,甚至不如一个普通男人来的风度。
归根结底,李敖对胡因梦的戏谑,只因一个词。
放不下。
胡因梦50岁生日的时候,李敖特地送上50多玫瑰花,意在表明,你就是再美也已经50岁了。
还是放不下。
李敖去世前一直希望胡因梦能来看他,和她好好告别。
然而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对于早已放下的胡因梦来说,根本勿需多此一举。
二
胡因梦,1953年出生于台湾台中市,祖籍辽宁沈阳。
小时候的胡因梦数学成绩很差,曾引用荣格对数学的一段评价,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痛恨:
"老师说代数是很自然的,应该把它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我却不知道数字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们不是鲜花、不是动物,不是化石,不是可以被想象出来的事物......其中最领我恼怒的是下述定理:A=B,B=C,A=C。根据定义,A与B的意思应该是两码子事,既然完全不同,那么A就不能等于B,更甭说与C相等了。若是要成为一个等式,就该说A=A,B=B,如果说A等于B,在我看来就是个不择不扣的谎言和骗局。"
因为数理成绩太差,小学毕业后的初中联考,胡因梦一个学校也没考上。
当时作为台湾立委的父亲胡庚年,动用了所有关系,希望能帮女儿挤进一所私立中学。
没想到卫理女中招考时的数学题目,胡因梦竟然都能解答,故而顺利进入了这所以生活教育著称的基督教住宿女校。
三
进入卫理念初一时,沉默寡言的父亲认为胡因梦年纪渐长,可以说些语重心长的话了,特地与她长谈几次。
父亲希望她发奋念书,尤其是英文一定要下工夫,因为外国语文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可以使人从其他的角度观察事物。
胡因梦把这些话牢记在心,开始专注于读书。
上课也读,下课也读,回宿舍也读,同学们都睡了,胡因梦就在厕所里挑灯夜战,甚至大扫除都不参与,一个人躲到视听教室高声背诵国文、英文或默念其他课本。
因为卯足了劲儿用功,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胡因梦因此也被冠与"十项全能"的雅号。
本来一心想考辅大法文系的胡因梦,却因为成绩过高阴差阳错被分发到德文系。一切像是命中注定,这也是胡因梦后来中途退学的起因。
四
辅仁大学,被视为台湾最顶尖的私立综合大学。
天生丽质又多才多艺的胡因梦一入校,就被赞为"校花",是当时辅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外表看起来温婉柔弱的胡因梦,其实是一个内心叛逆,骨子里特立独行的人。
她没有跟随当时的潮流烫发、穿高跟鞋去迎合男性审美。
而是穿上超短迷你裙,短到必须用一个写着"禅悟"的大麻袋把屁股遮住,只是想试探下自己有没有能耐威胁到大男人主义的威权意识。口袋里插着李敖,肩上背着"禅悟",手上举着尼采和巴比伦占星学,自以为前卫的不得了。
这时,胡因梦遇到了她的初恋,一生中唯一被称为"真爱"的男人,27岁来自美国的Don。
Don长的像大一号的阿尔.帕西诺,脸孔窄长而英俊,有一股哀伤而敏感的诗人气质,是犹太人和爱尔兰人混血儿,父亲是派驻东南亚的外交官。
和所有热恋中情侣一样,他们一同参加舞会、听音乐会,看电影,接吻,坐在咖啡厅里片语不发的对看,一看就是一下午。
胡因梦本氏瓜尔佳,是正红旗满洲贵群。
"瓜尔佳氏爱上洋人"曾一度让她颇受非议。
然而,使她受到更大非议的是:从辅大退学!
因为实在不喜欢德国的语言和文化。
胡因梦离校之后,辅大的学子们纷纷感慨叹息,"从此辅仁大学没有春天"!
在退学后的那年暑假,Don决定接受福布莱特奖学金到老挝当一段时间的交换老师。
Don走后,从热恋到分别的差距一下击垮了胡因梦,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几乎不能动弹,整日以泪洗面。
这三个月的瓦解让胡因梦深感震撼:人怎么可以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手中,怎么可以连站都站不稳了?
好胜且自尊的她,为了自保不再受伤,逐渐把一个应该再发展下去的关系给扼杀了,在真爱面前,选择了压抑和闪躲。
五
随着爱情的离去,胡因梦的演艺事业却渐渐开启。
从意大利回来的徐进良导演偶遇正在看画展的胡因梦,随即邀请她参演《云深不知处》的第一女主角,而后一举成名。
在此后15年的演绎生涯中,她出演40多部电影电视剧作品,凭借《人在天涯》获得第十四届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然而,胡因梦评价自己出演的这些影片却用了"哭笑不得"这个词。
她毫不讳言自己在拍这些影片时,从未真正入戏,时常一边演出,一边跳出剧情暗自嘲笑对白的荒唐和肤浅,认为那是一种毫无创造力的反应。
只是凭着美貌赚取暴利,于心不安。
面对演艺工作中的困惑,胡因梦寻到了乌塔.哈根所著的《尊重表演艺术》,读完这本被誉为"美国演员的圣经",胡因梦为"顶着脑袋去演戏"的台湾电影界汗颜,也为自己的怠惰和不敬业感到责无旁贷,毅然决定将《尊》书译成中文。
这是胡因梦翻译的第一本书。时至今日,这本书仍然是国内能找得到的少数探讨演技的著作。很多导演譬如李安,甚至要求他戏中的演员以《尊》书作为演出前的家庭作业。
回顾十五年来的演艺生涯:在拍戏的空档,胡因梦手上永远有一本书相伴,内容都是哲学、心理学、玄学或宗教。
戏剧中的演出并不是她心中的重点,而对剧情背后的深层思考则远远超过了她在戏剧中的表现。
她认为,人们为了逃避生活的孤独、寂寞、乏味和无聊而发明了电影娱乐,观众希望从中得到缓解、启发、找出应对的方法,然而实际上,这个工作只是在哗众取宠,制造迷惑、蛊惑人心,并不能让人有清楚的认识,给人以正确的启迪。
于是,三十五岁那年,在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她又一次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决定不再为了金钱而拍戏,在当红之际退出演艺圈。
全身心投入写作、翻译、深入意识和心理的探索。
六
宿命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幼时,父亲希望她发奋念书,尤其是英文一定要下工夫,因为外国语文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可以使人从其他的角度观察事物。
胡因梦自小是数学白痴,大学又放弃德文,但英文却是极好。
胡因梦在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剖析:自己非常喜欢看书,却对长篇对白的小说无感,但是对大段大段心里描述很有兴趣。
一向遵从自己内心的胡因梦,一直都在追求心灵的自由、救赎和圆满。
从找到并翻译《尊重表演艺术》开始,胡因梦又寻遍各家哲学经典,终于遇到了克里斯那穆提的思想和洞见,找到了解决自己内心所有困惑的终极答案。
用她的话说:克里希那穆提的书中没有任何媚俗的废话,句句正中核心,一针见血地点穿了人类的自欺与无明,他的洞见已经探照到人类意识的底层。
胡因梦翻译克氏的第一本书是《般若之旅》,在翻译的过程中,她感觉似乎半生以来涉猎过的心理学和宗教知识,以及从小到大体会过的人性深处的恐惧、暴力、冲突、绝望等等苦难,为的就是能够理解探究真理。
胡因梦坐在她那张超大型的黑色书桌旁安静的翻译,突然觉得这就是她该坐的位置,这就是是她该做的事,所有的矛盾似乎都被统一。
这三十年,她翻译了三十本书。
首度将如克里希那穆提、肯·威尔伯等多位成就斐然的心灵导师的思想,引介至华人世界。
七
从事翻译工作,需要对原文逐字逐句进行辨识和精炼,正是这三十年的研究和领悟,使她对现代人的身心压力、情绪模式及灵性成长需求有了深刻的观察与体会。
胡因梦现在的愿望是帮助别人,为更多人提供身体和心灵的答疑解惑及修复升华。通过十年间内地开办工作坊的旅程,她引领无数学员勇敢回归内在,直接从自己的身、心、灵观察觉知,达成人格的整合,活出最深的自信。
曾被誉为70年代"台湾第一美女"的胡因梦,看待容颜老去这件令所有女人恐慌的事极度坦然。
她认为每个年龄都要有那个年龄的样子,年龄大了,智慧和慈悲就会出现,而这个慈悲是要建构在下垂的双眼上面的,当你把眼睛美容到又往上吊的时候,应有的慈悲容貌就不见了。
已经67岁的她,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相较于同龄中许多人或令人唏嘘的憔悴落寞,或俗不可耐的珠光宝气,胡因梦浑身透出的,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安宁祥和的睿智,又美出了另一种形式。
真可谓,若藏真知于心胸,岁月从不败美人!
在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中,女性大都免不了被物化的命运,以及把人生的重点构建在男人身上的误区。
然而身为"七十年代台湾第一美女",却横跨演员、作家、翻译、身心灵专家的胡因梦告诉我们,女明星不只只有做花瓶,嫁富商这一条路可走,
原来,任何女性都可以不盲从不依附,而是通过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下功夫,发现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从内心寻找力量,找到自我的价值。
人生在世,命运多舛,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胡因梦用她的传奇人生告诉我们,
当你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满意时,不只只有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这一种方式。
生活真的不止眼前的苟且。
遇到人生路中的坎坷,
还可以不去顾忌世俗的裹挟,勇敢向前,去找寻、去探索,
遵从内心的答案,活出真正的自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10152160/9bbdfdb6c71e57c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