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绝唱:“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万般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发生在共城辉县的一段爱情佳话。在辉县市西约20公里,有一处村落名褚邱,这里有钟声洪亮的普救寺,有白马将军庙庙基,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2007年2月,《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塑造了一对“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的爱情理想。女主角莺莺,生长在官宦之家,饱读诗书,国色天香。一次偶遇风流倜傥、才华出众、富有胆略的至情种张生。于是便开启了白衣书生对富家女疯狂的追妻模式。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在那个前有门第的高墙阻挡,后有婚约的大河隔断的姻缘里,艰难困苦自不必言。张生用努力实现了逆袭,粉碎了崔母所说“我家世代不招白衣女婿”的“道统”,打破了横亘在自己和莺莺之间的“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他用一个读书人的柔弱臂膀,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他用自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定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不死的赞歌。在他身上流淌着古代传统文化里诸如《上邪》中描写的爱情境界“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他用朴素的痴情践行了“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忠诚爱情观。那是一种一心一意、厮守终身的爱情。这种思想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也不因地位的提升而挪移。

在崔莺莺的眼里,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积淀形成的“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传统观念以及“一夫多妻“等婚姻现状,是让她厌恶、痛恨的,她追求的是平等、有尊严的爱情婚姻。能“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生则同袭,死则同穴。”向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爱情理想。莺莺的爱情超越功名利禄,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视功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她追求爱情专一性,对张生“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的叮嘱,长亭送别时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和担忧等都反映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爱情是生活的升华,是人生的绝顶。张生的果敢追求,赢得了莺莺对他的顾盼垂爱。王实甫笔下的圆满,美好,轰轰烈烈的爱情,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歌咏爱情的作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等,《诗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唯美的爱情故事。还有梁祝里的故事,西厢里的等待,迢迢牵牛星,董永与七仙女,天上人间,演绎着无数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最后,就让我用《西厢记》中的经典语句祝福大家。
七夕,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