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相关书籍推荐
1)《自由主义》
作者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西方政治哲学,特别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马克思·韦伯的社会政治理论以及西方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命运。
2)《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
作者石元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及领域为伦理学、社会政治哲学、历史哲学、现代性问题、中国政治理论。
自由的多种概念
1)自由作为个体的一种属性或者个体的一种权利;
2)自由是人类的一个状态,人生下来就有自由;
3)自由是一种缺乏干涉的状态;
4)自由是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行动的力量和能力;
5)自由是理性的,正确指导的一种状态;
6)自由是一种集体性的自觉。
其中3)和4)形成对比,3)是消极的,4)是积极的。
大卫·米勒(David Miller)
牛津大学政治学理论教授,纳菲尔德学院官方院士,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在政治学理论及政治哲学的许多领域有深入研究,其著作有《自由》《布莱克维尔政治思想百科全书》《论民族性》《社会正义原则》《公民权与民族认同等》。
大卫·米勒总结的三种自由概念
1)共和主义的传统
自由就是成为一个“自由政治共同体”的公民。自由政治共同体就是自主的共同体。
【首先,不受外国人的统治;其次,公民在政府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法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人民的愿望。】
2)自由主义的传统
自由是个人行为的某种状态,即不受其他人制约或干预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在做他希望做的事情时——譬如发表言论、表达信仰、决定婚姻等等——不受其他人行为的阻挠或禁止,那么,在这个程度上,这个人是自由的。在自由主义传统看来,政治一方面可以通过保护个人不受其他人干预而保障人们的自由,但另一方面,政府本身也构成对自由的威胁,因为它凭借武力强加给人们法律与法令。
3)唯心主义的传统
从个人生存的社会制度转移到决定个人行为的内在力量上。一个人只有在自主的时候才是自由的,这就是说,当一个人遵循自己的真正欲望,亦即他自己的理性信仰时,他才是自由的。这样,争取自由的斗争就不再是针对外部环境的斗争,而是与一个内心世界中某些阻挠实现自己真正本质的欲望斗争。
政治和自由:把政治看作是实现自由的手段,即运用政治的手段约束人们,使人们过一种理性的生活。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唯心主义自由观由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内心世界,将自由视为某种自我的状态,它因此忽略了“公共领域”的制度设定,而正是这些制度设定保障人们在现实世界的自由免受极权主义式专制主义的威胁。
本杰明·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
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自由主义的奠基者之一。
古代人所理解的自由主要是一种公民资格,即参与公共事务辩论与决策的权利。但与古代人有权参与共同体事务并存的是,没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私人领域,没有任何个人权利。社会的权威机构干预个人活动的几乎所有领域,阻碍个人的意志。所有私人行动都受到严厉监视。在这个意义上,古代人没有个人自由的概念。
现代自由的特征
现代人愈来愈注重个人生活的领域,或者说,强调维持一个不受政治权力干预的私人空间,强调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性。
现代人愈来愈难以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因而愈来愈诉诸代议制作为既保障个人对政治的影响力,又维持个人生活空间的手段。
个人独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求:因此,任何人决不能要求现代人作出任何牺牲,以实现政治自由。
——贡斯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