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引爆点》总结与感想

《引爆点》总结与感想

作者: 周家文 | 来源:发表于2016-08-08 21:53 被阅读0次

引爆点的三大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

包括联系员,内行,推销员。在我的理解中,内行是执着甚至执拗的一群人,对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包含好奇心,并且他们非常热情,热与帮助人,乐于把自己知道的信息分享出去,因为他们是通过帮助他人从而帮助自己。内行员一旦将消息传递给联系员(或者自己同时也是联系员)时 ,消息就会得到迅速的扩散。但是信息必须具有价值,即附着力,才能使得人们接受并消化信息。而推销员更多扮演的是推波助澜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是靠自己的个人魅力对其他人施加影响。

这联系到互联网产品,如何打造一款明星级,现象级爆款?关键也是把有限资源用到关键人物上。在产品打造初期,我们会选取用户进行测试,这时候就有所谓的种子用户,核心用户。种子用户就有点类似于内行,因为一个喜欢尝试新鲜食物,喜欢研究了解新鲜事物的人,必定是内行。例如微博的大V营销,KOL营销手段,这些都可以用个别人物法则解释。大V和意见领袖有内行,联系员,甚至是内行兼联系员的功能。但这些只是用户拉新有用,还需要进行留存。

(2)附着力因素

附着力,即消息要具有粘性,要能在用户的心里留下印记。不论是温斯顿的香烟广告,还是芝麻街,蓝狗线索的电视节目,他们都成功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就像恒源祥,脑白金的广告一样,不过区别是他们是靠广告轰炸成功,但毕竟也具有很强的附着力。一款产品的成功,也来自于对用户的吸引力,产品好不好玩?用户活跃时间长不长?体验好不好?这都关系到用户的留存问题,只有产品本身具有吸引力,有足够的粘性才能成功的留住用户,从而不断扩大用户群。

(3)环境因素

我们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遵从内心的选择和支配。相反,我们对环境极度敏感。仔细回忆我们就能发现,我们在某些时候会选择帮助别人,而某些时候不会。这不是简单用“他是一个冷酷的人”能解释的。我们性格的影响其实更加受朋友的影响,熟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对夫妻相处时间越长,看起来就越像。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力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对于环境法则的利用,我的观点是,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需要网络效应,只有用的人越多,才会吸引越多的用户,从而产品越有价值。我们都知道产品生命周期图,用户的增长数量都会经历一个爆发增长期,而且是突然爆发,那个爆发的拐点就可以称为引爆点。


相关文章

  • 《引爆点》总结与感想

    引爆点的三大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环境法则。 (1)个别人物法则 包括联系员,内行,推销员。在我的理...

  • 《引爆点》简总结

    简单来说,这本书讨论的是关于流行背后的因素。 三大类因素支撑了流行:个别人物法则(人的因素)、附着力法则(被传播对...

  • 引爆点总结篇

    一、梗概 引爆点,就是要让思想、行为、信息及产品经常会像传染病一样迅速传播。作者通过各种案例,讲述引发流行并保持势...

  • 引爆点-读书总结

    以后应该会定期输出一下读书总结 避免自己处于看过就忘的尴尬境地 直入主题吧 引爆点一文作者通过输出观点: 想要制造...

  • 《引爆点》章节总结

    第一章:流行三法则 这一章大概介绍了一下流行三法则大概是什么 大多数的流行都是有少部分的人引起的——为什么20%的...

  • 《引爆点》读书总结

    什么是流行?怎么才能流行起来?关于这些问题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给出了答案。这本书主要讲了流行三法则:1...

  • 如何引爆潮流(无论是以前工业时代还是现在互联网时代都遵循这三个法

    如何引爆潮流/如何引爆热销产品(我自己总结了“引爆点”这本书的干货) 引爆潮流的三个关键因素:个别人物、附着力、环...

  • 站在内容创业的风口浪尖,缺了情色,VR何去何从

    ​ ​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总结了如下观点: 世界是可变的。要发起流行,就得把资源集中在引爆点上,换...

  • “联系员”的自我修养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评价我是“联系员”,我想她指的是《引爆点》里的概念。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总结...

  • 总结与感想

    现在是2月底,年刚过完,大家都开始忙碌的工作了。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半年多了吧。有一些感想想记录下来,并以此为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引爆点》总结与感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mr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