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书
《广岛》这本书基于作者对广岛原子弹爆炸做的两次调查,详细记录了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六个普通人的真实经历,讲述他们在爆炸当天的身体和心理感受、爆炸后他们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们后来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清楚地展现了那一代人的创伤记忆,引起对核武器和战争的思考,被评为“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新闻作品”。
核心内容
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怎样看待战争和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子弹爆炸给广岛民众的生理、心理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种影响伴随他们一生。而日本人放弃自我的“远虑”精神,让他们认为遭到原子弹袭击是战争的宿命。很多广岛民众认为,更重要的是反对战争,而不仅仅是反对核武器。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广岛民众遭原子弹袭击的经历
在提起经历过原子弹爆炸的人时,日本人常常会回避“幸存者”这个称呼,用“被爆者”,也就是“被爆炸影响的人”,来称呼他们。因为他们认为,“幸存者”这个词强调的是活着的人,可能对逝去的人有所怠慢。
1. 原子弹爆炸瞬间
原子弹的原理是,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爆炸,爆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它爆炸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4000吨 TNT 炸药,有很多人在爆炸发生瞬间当场死亡。
其中一个原因是爆炸瞬间的温度非常高,地面的中心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相当于太阳的表面温度,空气受到高温的加热和压缩,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还有一个原因是,原子弹爆炸时形成火球,会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裂变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这些射线会破坏人体细胞,辐射量太大的时候,人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统计学家算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死者直接死于爆炸造成的烧伤,还有四分之一死于核辐射。
2. 原子弹爆炸后的避难和救援
广岛民众在避难时,一个情况是,有部分人在避难的时候死亡。许多广岛民众在爆炸时被烧伤,伤势严重的血肉模糊,皮肤脱落。于是,在避难时,有些民众因为伤势过重,去世了。还有一些民众,身上没有明显的外伤,可是一夜之后,突然就死了,这可能是吸收了太多辐射造成的。除了死亡之外,还有一个情况是,避难过程中发生了次生灾害。广岛市区里很多地方都燃起了大火,火还借着风不断向周围蔓延,烧到了避难处。大火之后开始下雨,雨又带来了强旋风,树木、房屋碎片和避难民众,都被卷进了河里。次生灾害使更多人死亡和受伤,人们变得更加恐慌。
广岛的救援也很不顺利。爆炸发生后,广岛的救援主要是民众之间的互助,和少数医生的治疗,救援力量比较弱。广岛大约有150名医生,65名在爆炸时死亡,活下来的大部分人也受了伤,整个城市93%的护士都已经死亡或者因为重伤没办法工作,医院很多设备也被毁掉了。很多人没有得到及时的专业救援,只能靠其他民众帮忙。而在当时的救援中,日本政府和军队确实是缺位的。当时德国战败,日军在战场上被中国军队牵制,美国和苏联还不断施加压力,日本政府怕引起全国恐慌,军队士气下降,所以爆炸后,日本政府基本上是不作为的,不仅救援不到位,还一直对这次袭击含糊其辞。
3. 原子弹爆炸后四十年间的遭遇
把书中介绍的六个人作为代表来看,“被爆者”后来的生活基本上有四种遭遇。第一、患上原子弹疾病;第二、被歧视;第三、生活顺利走上正轨;第四、致力于号召世界和平。
二、日本人的国民气质
在日语中有一个词,叫做“远虑”,被看作是一种日本精神。这里的“远虑”,不是指“深谋远虑”,而是指,放弃自我,把别人的愿望放在首位。我们可以把“远虑”的日本精神,看作是一种“集体主义”,个人的价值和诉求是不被重视的。这种“集体主义”使日本人既有冷静的一面,又有狂热的一面。
1. 冷静:惊人的礼貌和隐忍
在原子弹爆炸后,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下,没办法逃出去避难。他们在求救时,喊的是:“如果可以的话,请您救救我!”即使是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他们的呼救仍然带有日本人特有的一种礼貌。他们的隐忍更为惊人,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几百个受了重伤的人一起躺在竹林里,没人哭泣、抱怨、喊疼。他们脸被烧得血肉模糊,可是当有人喂水时,他们都还微微起身,点头致谢。他们放弃了个人的诉求,考虑的是一起避难的整个“集体”。
2. 狂热:对国家和天皇的绝对忠诚
原子弹爆炸后,一对父子被压在房子里,不能脱身,他们在废墟里高喊“天皇万岁!”那位父亲说,在那一刻,他尝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美妙感受。在民众的眼里,天皇就等于神。他们相信,自己死了,是在为天皇献身。他们为了这个“神”和“神”的国家,甘愿放弃自己的价值和诉求,保持绝对的忠诚。
三、日本人对战争和原子弹爆炸的态度
1. 日本人对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态度
日本人的国民气质,使得“被爆者”对于遭受原子弹袭击的普遍态度是,接受宿命。日本人国民气质中的隐忍,使“被爆者”把这个劫难当成是命中注定的。战争就是战争,所以民众不得不承受战争带来的后果,这是很多日本人的想法。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天皇宣布投降,他们从天皇的声音中获得了平静,接受现实,开始重新建设日本。
因为接受了这样的宿命,所以,一直到今天,日本政府从来没对美国正面提出过直接的抗议。同样,日本政府不愿意承担原子弹爆炸的道德责任,可是“被爆者”们很少进行控诉,也一直没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
2. 日本人对核武器和战争的态度
在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很少考虑到原子弹的道德问题。一直到广岛原子弹爆炸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才有大规模的人明确表示反对。1955年,日本渔船遭到美国氢弹核试验辐射,有船员死亡,这个事件引发了和平运动,第一届世界反对核弹和氢弹大会在广岛召开,有五千名代表参加。不过,日本的反核运动受到美苏冷战的影响,不同派别之间一直在争吵,最后分裂了。
广岛的“被爆者”们很反感,他们觉得这些反核抗议活动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这些人太过关注原子弹,对战争的思考却远远不够。有人认为,二战时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在进行总体战争,也就是,综合国家一切力量进行战争,整个国家都为战争服务。那么,如果一个人在理论上支持总体战争,他就不该抱怨原子弹造成的平民伤亡,因为在总体战争中,平民和士兵是没有区别的。
所以,战争才是伤害的源头,没有战争的话,原子弹这个议题就不存在了。战争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们应该更关注对战争的思考,而不是抓着战争武器不放。
金句
1. 对于广岛的那些亲身经历者来说,原子弹爆炸的影响是非常具体的,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这种影响。
2. 无论爆炸后有没有受伤,“被爆者”们都有一段类似的经历,就是发烧、呕吐、掉头发,这些症状有轻有重,持续时间有长有短。他们患上的,就是原子弹疾病。
3. 他们一方面很冷静,有着惊人的礼貌和隐忍;另一方面,他们也很狂热,对国家和天皇表现出绝对的忠诚。
4. 日本人的“远虑”精神,是一种集体主义。忽视个人的价值和诉求,成全了这种集体主义,反过来,集体主义的力量,使放弃个人价值成为了日本人对自己的要求。
5. 战争才是伤害的源头,没有战争的话,原子弹这个议题就不存在了。战争之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人们应该更关注对战争的思考,而不是抓着战争武器不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