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分享的是张德芬女士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人的身、心和灵的层面的修养和提高的一本书。这本书比较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是:它以讲故事和对话的方式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会给出一些理论的依据和建议。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已婚女白领,名字叫做若菱。在一次和丈夫吵架之后,她夺门而出开,雨夜里在山坡上超速开着车,漫无目的的,遇见了一间小屋,屋里有个老人。在一次次的对话中,一次次的问答中,作者借由这位智慧的老人的话语将人生的哲理,慢慢道出。
第一次的对话,老人问若菱:你是谁。
若菱说: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
老人问:那换了工作你又是谁呢?这并不是真正的你。
若菱想了想,开始吐槽自己的这一生,诉说各种不幸的经历。
老人说:那也不是真正的你。这只是你的一个身份认同,一个看待自己的角度。你认同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是命途多舛的,是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下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让人同情。不过,也不是真正的你。
若菱听到这话,开始夸自己。
可是老人依旧说:这只是你的另一种身份认同,也不是真正的你。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谁?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好笑。会说:不要和我探讨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等这样的哲学问题。可是换个角度想想,这个被大众调侃的话题,会不会就是迷茫和焦虑的时候会困扰我们的问题呢。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去正视自己,正视一些本该面对的话题。有时候,中国人很善于掩盖问题,好像不去讨论就不会发生或者不会困扰我们一样。就像出生和死亡这样的话题,我们很少正面地去讨论,摆到明面上来。
关于我们是谁的这个问题,后来老人算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吧。他说:关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从正面很难回答,我们目前用的都是否定法——以上皆非。听了这个答案,你是不是有点不太满意呢?是不是没有等到那个肯定的明了的1+1=2的答案呢?可是人生的自我探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的人甚至于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自我。书中也讲到了一些关于探索自我的过程和方法。
书中有一个圆,最里层的是真我。最内在的自己才是我们应该去探索的,而那些层层包围着我们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我。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却习惯了去向外寻求自己,我们的方向都是已经不对了的,又怎么可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呢 。
书中说: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联结,正但人类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身份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
真我即是爱,是喜悦, 是和平。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
我们所有人看到刚出生的婴儿,其实心里也是产生的爱和喜悦,会觉得婴儿就是天使,婴儿在哭闹之后就又安静下来,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不会被打扰到。这大概也是婴儿的纯粹和简单。
老人留给了若菱一个问题: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老人给出的答案是:爱,喜悦,和平。所以也可以说,我们若是能够真正的找到真我,也就能够得到自己追求的东西,最本质的问题。
我是谁?(图片来自网络)书中还探讨到一个问题,快乐和喜悦有什么不同。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
书中探讨到父母的爱,相信有的人也会觉得父母的爱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式,甚至有的时候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觉得父母做的不够好,甚至给我们的太少,理解我们 太少,,但是书中有一段话说:“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也许她们不是最好的父母 ,但是她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能得到的已经是她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 我很赞同这段话,但是我也知道要是让一个人能够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这样清醒和明智的理解,是并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和平和宽大的心。
然而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明白,无论你多么的爱你的孩子,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很多时候应该放手去让她做自己想去尝试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那是他该承受的。多余的担心是一种负担,一种沉重的爱的负担。过高的期望也是一样的。
书中还提到,我们我们这个世界都是由能量组成的,而且能量是会流动的,不仅仅是看的见的物质,看不见的物质,比如说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有能量的。你看我们平时也会说这个人是充满正能量的,那个人是负能量满满的,这些大都是由这个人表达出来的思想。话语和感情等有关系。
而且我们生命的能量源头是真我,而我们的真我被各种情绪和角色扮演等等重重包围,我们和自己的生命源头都没有了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我们向外探索,甚至于和我们身边的朋友争夺能量,这个是很可怕的事情。就像我们想要控制别人,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想要用权利凌驾于别人之上,等等。
而且在人类的交往中也会有吸引力法则,就像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量频率相近的人,相处起来就会更容易,更舒服,看起来比较顺眼。想知道自己的频率是什么,看看自己周围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就可以了,你的思想和情感都带有着一定的能量振动,会吸引振动频率相近的人。
书中还提到关于潜意识的事情。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这部自动化导航系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就是外部的各种东西,我们的身体、情绪和身份认同等等。这个自动化的系统模式,我们要把这部分的潜意识带到我们的意识中,也就是我们的真我中。这样才能更靠近真我。
还有身体是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倾听身体的信息,和身体联结,呵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够更好地找到真我。书中说到,可以通过瑜伽的方式,和自己的身体联结,也谈到饮食的健康问题。 我们必须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就像有一句话老话说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关于怎么吃,书中谈到了以下几点:一是事物的比例:黄金比例是40%的谷类,40%的水果和蔬菜,20%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二是吃饭的时间:晚餐要吃的早吃的少,早餐要吃的多。两餐的时间间隔不要超过4小时,而且正餐前最好能够吃一些点心,这一点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三是食物的分量:要轻食和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即可。四是烹饪的方法:少油,可以选择水煮和蒸。这也是最营养的。生吃蔬菜也是有很多好处的。五是关于吃的方法:细嚼慢咽,这可以让唾沫和食物充分的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和饮料都不宜太冷或者太烫。
“凡你抗拒的终将持续” (图片来自网络)“凡你抗拒的终将持续。”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在灵性成长的旅途中,最终我发现,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事,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看见你的痛苦和阴暗接纳它,然后放下对它的需要。你越是排斥,它便会顽固地待在你的身体内。
当一些负面情绪发生的时候,我们也不能总是压抑住不让它们发生。而是要有一种认知,要意识到,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希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不要总是打压这些负面的情绪,不要总是觉得一直是阳光的正能量满满的才是好的。不仅仅对自己要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孩子也不能总是打压和否定她们的负面情绪,有时候对孩子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准哭,再哭就揍你”“这有什么好生气的”,这并不总是好事情。更好的做法是,去认可他的一些负面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阻止。要让孩子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如果我们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来避开负面的情绪,比如说糖果,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很有可能就会学会用替代品来逃避情绪,比如说抽烟、赌博、毒品、疯狂的工作,等等等等,而不是懂得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与之好好相处。
我们也不能去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和觉知的光,才能消融它。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爱他人,爱自己,被爱,都是很难的事情,能够有觉知,也是很难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拥有爱和觉知,恭喜你,你的生活中和内心里一定是充满着光的,一定无比的温暖。
和负面的情绪相处,我们还要学会臣服。臣服这个词也是我在这本书里学会的比较重要的一个词语。或许我们都会在自己的负面情绪里面挣扎,可是我们逃不出去,挣扎不开。后来学会臣服。我们也曾想过,驱散负面情绪这片心里的黑暗。好像不存在过一样。可是后来发现是驱散不走的,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承认它,接纳它,把光带进来,把爱带进来。
这本书在身、心、灵的层面给了大家很多的分析和建议,但是呢,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可能因为读完这一本书,就能够改变自己,成为另一个更完美的自己。而是要在以后的生活里,从一个个小习惯开始,慢慢的培养。一开始可能很难,但是习惯养成了之后,就容易多了,也会给自己带来成就感。一个习惯养成之后,再开始另外一个。
对于身体的联结,对于情绪的臣服,对于思想的检视,要觉察自身,对于自己有身份的认同。希望大家在生活里都能够做到这些,对于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对于自己的情绪能够更好的与之相处。
“”凡你抗拒的终将持续”,愿我们终将成为一个带有爱、喜悦和和平的自己, 也遇见未知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