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忘字的失写一族司空见惯,嘻皮戏谑的网语新贵也屡见不鲜,更有潇洒耍酷的“假洋鬼子”更是满大街游荡。好好的汉字,不会写,好好的汉语,不会说,或不好好说。因此,“汉语危机”这样的令人不安的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汉语真的危机了吗?
我们绝不怀疑这个世界很多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识之士,如此能管中窥豹,见微知著,然后微言大义,义正严辞地告诫世人。起来吧,中国汉字已到危急存亡之际;醒醒吧,汉语危机已然突兀眼前。依鄙人愚见,此举乃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罢了。
何出此言?敬闻其详。
首先,提笔忘字的失写一族莫要窘迫。浩如烟海的汉字的让人眼花缭乱,但笼统言之可归结为六书。这六书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和假借便是老祖宗用字时辨识未清,稀乎潦草的表现。如转注法就有:考,老也。窍,空也。颠,顶也。再如假借法,明明就古人的错别字。古往今来这样的别字大王不胜枚举:屈原“偭规矩而改错”应为之措;李白“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消;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之记。诸如很多,就一不一一列举。他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尚且也有提笔忘字失写之时,况乎我们这等凡人。其实,仓颉造字从绳结开始,字就是一符号,能表情达意,传递思想即可。倘若不是考试或公文,对失写一族,别字先生多一些包容又何妨?况且造字的法则,允许转注假借,失写一族偶尔别字替代,无伤大雅,咱们完全可以一笑置之,区区小事便上纲上线,叫器汉语陷入危机,实属多虑。
再则,嬉皮戏谑网语新贵不仅无过反而有功。网语新贵,我定义为操作各种网络用语的新新贵族。他们使用的这些网络用语或嬉笑怒骂,针砭时弊,如屌丝男,恐龙女,然并卵等;或亦庄亦谐,调节气氛,如亲,东东,极好的等;或煽情叠意,鼓舞人心,如正能量,真给力等。更有些网络用语载入洋文词典:土豪、芙蓉姐姐、冏等。总之,这些网话新贵用自己声音的发言,用自己的语言表情,用自己的话语权传播思想,观天下闯世界。何可非议,正是因为他们,汉语这株参天老树焕发新颜!
最后,谈谈潇洒耍酷的“假洋鬼子”,既然是假“洋鬼子”就大可放心,他们顶多是应时应地应景地耍耍happy birthday或byebye,今天嚷着看facebook明天喊着买adadis,充其量也就是,讲多了中文来两句chin-English耍耍酷罢了。不见得虚伪倒有几分时髦。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朱自清的“如梵婀㛦上奏的名曲。”古往今来,诗人作家都在他们的作品耍耍酷,有何不可,汉语危机了吗?
然,真正的汉语危机是什么?
危机,危机,简言之即危险和机遇,而汉语危机恐怕要偏指危险了。纵观中国历史,汉语危机有这几种可能。
其一,焚书坑儒。焚书,灭汉字;坑儒,灭汉字师。秦始皇“焚百家之言,以愚钤首。”如此愚化百姓下场是“始速祸焉”二世而亡,汉语危机了吗?汉语的坚决守护者人民群众决不答应。
其二、异族入侵。北魏,元朝、清朝问鼎中原,雄霸天下。这些帝王将相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叱咤风云,威风朝堂。在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汉文化面前,不得不躬敬谦卑,放下弓弩箭矢,拾起竹简书帛,从一个个汉字开始……,历史选了汉字来传播继承,开拓未来。
其三、盲目变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场在思想和文化的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觉得西方什么都好。陈独秀提出:“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鲁迅呐喊“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刘半 农主张:“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所幸的是,那场运动最终没能废除汉字,不然,我们的文化典籍都得译成字母,你说华夏五千年的老祖宗能答应么?!
纵观古今,横比中外,汉语是一棵具有五千多年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大椿树,上面缠缠绕绕点缀些网络新语,炫酷洋文,如此这般,也别有一番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