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事 —— 危机、高潮、结局

故事 —— 危机、高潮、结局

作者: 雪波 | 来源:发表于2017-02-11 15:14 被阅读322次

    嗯#危机#

    危机是五部分结构的第三部分。汉语中的表意文字“危机”实为两个概念:危险/机会 —— “危险”是因为在这千钧一发时刻的一个错误决定将会使我们永远失去想要的东西;“机会”是因为正确的选择将会使我们如愿以偿。

    危机是真正的两难之境。它能将主人公置于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之下。

    这一两难之境摆在主人公面前,当他与他甚或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要么采取此一行动,要么采取彼一行动,为赢得自己的欲望对象做出最后的努力。

    此时主人公的选择是对他的深层性格 —— 其人性的终极表现。
    这一场景解释了故事中最重要的价值,当主人公做出这一危机决定之后,主要价值便赫然出现于前台。

    在危机时刻,主人公的意志力得到了最严峻的考验,我们凭生活经验得知作出决定要比采取行动困难的多。
    我们会纳闷,为什么我们那么害怕采取行动,直到我们意识到生活中大多数行动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只不过做决定需要意志力而已。

    高潮中的危机#

    主人公选择采取的那一行动成为故事中最重大的事件,将导致一个正面、负面的或具有反讽意义的正面/负面的故事高潮。
    如果我们再一次撬开鸿沟,那么我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个辉煌的结局,令观众铭记终身。 —— 357 (内有举例)

    高潮的定位#

    高潮的位置取决于高潮动作的长度

    一般而言,危机和高潮都是在最后的时候才发生的,而且发生在同一场景。

    幕高潮可以非常短暂。
    高潮却可以成为一个扩展的动作。
    在极罕见情况下,危机还会紧接这激励事件,使整部影片成为一个高潮动作。 —— 359 (内有举例)

    危机场景紧随于激励事件之后的巨大风险就是重复。比如追逐/打斗、追逐/打斗。

    危机的设计#

    尽管危机决定和高潮动作通常是在讲述过程的末尾发生在同一景点中的一段连续的时间内,但危机决定和高潮动作发生在彼时彼地的情况也并非罕见。
    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把它们剪接在一起,使它们在电影时空中融合为一体。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我们则会把观众被抑制的能量耗尽,从而进入一个反高潮。 —— 360 (内有举例)

    危机决定必须是一个有意而为的静态时刻。

    展示一个必备场景。不要把它放置在画外,也不要让它一闪而过。
    我们之所以要使这一刻定格是因为最后乐章的节奏取决于这一时刻。情感的动力不断增强,已经到了这一点,只是危机的大坝阻挡着他。
    当主人公作决定时,观众自问:“他将会怎么办?他将会怎么办?”紧张感不断加剧,然后主人公作出行动选择时,那一被压缩的能量便会爆发为高潮。 —— 361 (内有举例)

    高潮#

    故事高潮时五部分结构的第四部分。这一登峰造极的重大逆转并不一定要充满噪音和暴力。相反,它必须充满意义。“意生情”

    意义:从正面到负面或者从负面到正面,或有反讽或无反讽的价值剧变 —— 朝向绝对面又不可逆转的,又不可逆转的具有最大负荷的价值的摇摆。这一变化的意义可以打动观众的心。

    创造这一变化的动作必须是“纯粹的”、清晰的和不明自言,不需要任何解释(对白和叙述)。
    这一动作必须适应故事的需要。
    最后一幕的高潮时你想象力的飞跃。
    高潮一旦呼之欲出,故事便进入从尾到头的改写状态。生活的流动是从原因到结果,但创造力的流动则常常是从结果到原因。一个关于高潮的想法会毫无支持地跳入我们的想象中。现在我们必须逆向工作。
    所有场景都必须比照这一高潮确立其存在的理由,无论这一理由是主题方面的还是结构方面的。如果把它们剪掉并不影响这一结局的冲击力,那么它们必须剪掉。

    如果逻辑许可,可以在主情节的高潮之内使次情节达到高潮。这是一种奇妙的效果。如果这种多重效果是可能的,那么最不重要的次情节最好是先达到高潮,随后便是次重要的,最后全面构建主情节的高潮。

    威廉·戈德曼指出,所有故事结局的关键就是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给予。

    绝大多数观众并不会在乎一部影片的结局是上扬还是低落。
    观众所需要的是情感的满足 —— 一个满足预期的高潮。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一个结局必须同时是“不可避免而又出乎意料”的。
    任何人都能给出一个简单的上扬/低落结局,但是艺术家在回给予我们他所许诺的情感······但是伴随着出人意料的见解,因为他会把这种见解一直掩藏到高潮本身中的一个转折点。

    即如弗朗索瓦·特吕弗所言,一个伟大电影结局的关键,是创造一种“壮观场面和真理”融为一体的效果。
    “壮观场面”是指一个并不是为耳朵二是为眼睛而写作的高潮。
    “真理”是指主控思想,换言之,特吕弗是要求我们创造影片的基调形象 —— 一个总结和集中所有意义和情感的单一形象。
    高潮动作中的基调形象是完全表现来故事讲述的基调的形象,当观众回忆其这个形象时,整部影片便会悠然浮现于观众的脑际,令观众不由得心里一震。 —— 365 (内有举例)

    结局#

    结局作为五部分结构的第五部分,最高潮之后所残留的任何材料,它有三种可能的用途。

    第一,故事讲述逻辑也许没有提供一个机会使次情节高潮在主高潮之前达到高潮,所以它在故事末尾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景。但这样做容易显得笨拙。
    可以将主情节引入到这一场景中,保持紧张感到最后一刻,而不至于显得拖沓。 —— 367

    第二,展示高潮效果的影响所及。如果一部影片通过扩展到社会来表现其进展过程,那么高潮也许会局限于主要人物。

    即使不需要前两种,所有影片也都需要一个结局场景以表示对观众的尊重。他们尚沉浸在影片的情感中,就要被迫离开影院。一部影片需要戏剧中那种“帷幕徐徐降下”的效果。在剧本的最后一页加上一行描写,把镜头慢慢送回或者跟拍几秒钟的形象,好让观众喘口气,定定神,庄重地离开影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事 —— 危机、高潮、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zln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