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前往秀山。自从读了沈从文的《边城》后,还一直没去过,上次去秀山还是七八年前,不知道现在秀山变得怎么样了,心里对这个渝湘交界处的小城,充满了期待。
秀山位于渝东南,重庆的最边缘,距离主城比较远,开车大约需要五六个小时,往年没有动车的时候,坐绿皮火车,需要慢悠悠地晃荡六七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离得远,去的就比较少。七八年前去秀山,也是因为工作,现在想来印象都有些模糊了,只是隐约记的秀山号称“小成都”。
小成都雅号的由来,更多的是来自于秀山的地形。秀山像个小盆地,县城区域是个小平原,四周围着山,山相较于临近酉阳的山,看起来比较小巧,或许就是秀山名字的由来吧,秀气的山。七八年前从县城到石梯镇,才感觉到山其实也不小。
临上车,我才发现车是绿皮车,刚想要怪小王,就听见乘务员在旁边吆喝:“本车厢为动车车厢,全程禁烟。”绿皮的动车,我还是第一次坐,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区别。
绿皮的动车,坐起来和普通动车几乎一样,快而且稳。
车子过了涪陵不久,就开始一路钻山洞,车里忽明忽暗,手机信号也不好。接到几个电话,都是听不清楚。信号不好,倒也有些好处。总算能摆脱领导的遥控指挥,也不用忍受广告的骚扰,难得半日清闲。
酉阳站出站不久,眼前的山突然开始变小,平地渐渐变多。越来越接近秀山。下午一点四十分,眼前变得开阔,地势变得非常平坦,远处隐约有些山,城市的高楼出现在眼帘里。
秀山到了,和七八年前相比,秀山城区的高楼更多了,马路更加宽阔。印象里秀山的路应该是比较窄,走出火车站,来到街上一看,双向八车道的大路,公路平直,路网方正,给人以一种身处北方城市的错觉。
目的地离火车站并不远,走路只有十来分钟的路程。一行人沿着宽阔的马路直行,感觉空气都要比城市清新许多,秀山应该没有什么工业,也没什么污染。让我们奇怪的是,十来分钟路程,就路过两个大转盘,转盘比很多渝西城市的还要大,车辆顺着转盘,自动分流。
转盘还不是让我们感到最吃惊的,最奇怪的是在这条主干道上走了十来分钟,居然没有看到一个红绿灯,只是两个转盘,就实现了交通指挥,让我想起新疆的八卦城,全城路网按照八卦设计,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红绿灯而且不堵车的城市。
一提起堵车,我就想到主城区,每天都在堵,尤其是早晚高峰期到处都堵。车流量大是一方面,可能也有很多设计不合理。
秀山这种设计既减少了公共设施建设,又节约了经费支出,还能有效提升交通体验,确实是因地制宜,效果良好。当然秀山的车流量无法和城区比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比较慢的生活节奏。看惯了主城区车辆的风驰电掣,我看着秀山路上的车,都像是在路上晃晃悠悠。悠闲的生活方式,也更像成都。
相较于秀山城区的悠闲,我风风火火地办完事,用时仅四十分钟。
买票返程,再见秀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