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似乎不多见了,从前如果一个人说话经常夹带英文多少会引起人的反感,并可能把问题再上升到那种高度上去。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的第一语言基础差导致的,当学了很久第二语言或在当地生活后就忘了母语怎么说了。当然,从生活的角度这很正常、很自然,随着环境而变就得了,很多人是这个原因,而不是刻意要表现自己的优越感。我曾经就是如此,那是因为我的中文基础太差,尤其是古汉语的积累,唐诗宋词背不出十首,以至于到了其他的语言环境因为要跟随和学习,自然影响到了母语。如果一个人的母语基础够扎实,就不容易出现说话夹带外文的情况(例外是当谈到一些由外国人发明的领域或东西时,可以使用外语,比如在金融投资中有一个基金品种叫etf指数基金,就没必要一定要说中文),我能想到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木心,无论在国外生活多久,都不影响其中文的造诣。同样,他有深入学习中文的能力和经验也必然对英文的传统学习的十分认真并十分了解。与其说某某人说话夹带外文,不如说是其语言能力的有限,而难以得出其是否洋气这样的评价。但现实往往爱和真理相悖开玩笑(或离真理很远),明明是非曲直很简单,但就是只愿停在表面,或许表面真的太过吸引人,迷乱了心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