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归零,就是胜利
邓亚萍从6岁就开始打乒乓球,长期的训练导致她的双腿严重受伤,医生说如果再打下去,恐怕双腿就要废了。因此她不得不选择退役,当时她才24岁,正是黄金年龄。
退役前她一直想,退役后该做什么呢?是继续当教练,还是迈入社会。如果迈入社会,拿什么和人竞争?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乒乓球世界冠军退役后当教练,这是绝对的优势啊。但是,她却选择了去清华大学读书。
我觉得这并不意外,从她的运动员职业生涯中,就能看出来,在她的字典里只有挑战,挑战自我,挑战困难。她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待在舒适圈内的。
一到清华,世界冠军也开始自卑了。
老师问:“你的英文什么水平?”
邓亚萍答:“是零。”
接着老师让她先试着写一下26个字母。结果,她大小写一起上也没凑够26个。
自卑心理人人都会有,但这并不妨碍她努力学习,因为她坚信任何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到感悟,再到提炼成功的规律,一定是有这个过程的。
从零开始打乒乓球,一直到荣获世界冠军,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她又把这种心态,这种信念用到了学习中,事实证明她又成功了。
在国际奥委会上,萨马兰奇任命她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成员。第一次去开会,所有的委员都会讲英语或者法语,唯独她带着翻译,感受到了语言不通的困难和不便。
同样的是国际奥委会成员,为什么只有自己不会讲外语,又激起了她那不服输的气概,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先把英语拿下。
后来她决定去英国留学,苦练英语,最终拿到了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文凭。
经常有人问邓亚萍:“你害怕转型吗?”
她说:“有什么好怕的呢?因为人从一生下来什么都不会,不是通过一点点地学习成长起来的吗?”
这就是成功者所具有的空杯心态和成长性思维。真正的强者,敢于让一切归零,敢于重新出发。
阿紫奶奶74岁开始学画画,76岁举办个人画展,还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今天也要重新出发》。
心之所向,一苇以航;力之所及,无往不胜。告别旧我,就是胜利。开启新我模式便是努力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