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世间之事,真真假假,看透不说透,知人不评人。是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
这部处处透露着虚无主义的书,大概看好像是假的,仔细看又好像是真的,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是虚构的,但是又一个个可以随便在大千世界找到相似的人,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一如开头,从太虚幻境开始,步入现实,但是最后荣华富贵随风飘去,黛玉撒手人寰,宝玉跟渺渺真人,茫茫大士出家,一切又悄悄落入那个太虚幻境,什么都来过,什么都没有来过。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人生本不苦,苦的是贪欲过多。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第二回》智通寺对联。 [1] 以后还不会完全走入绝境、尚存余地情况下,人总是想不起应该收手不再贪婪。只有走投无路才想起来回头是岸。 [2] 其实智通寺门口的这副对联就是对贾雨村以后仕途的点化和忠告,也是告诫读者要“淡泊名利、居安思危”。然而贾雨村并没有从中得到警醒,官复原职后,只想着加官晋爵,为官不正,贪酷徇私,没有束缚住自己的贪欲之心,最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3-4]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心态好了,一辈子都好。
曹雪芹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雪芹如此看待人生和世界的,所以对人生中的爱与情,作者视之为孽。故有“孽海情天”的四个大字挂在转过牌坊的一座宫门上。旁又有一副对联作诠释:“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进入二层门内,还有“痴情司”、“结怨司”、“夜梦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这不就是人感性生活的象征吗?接着宝玉被引到“薄命司”,并有一副指迷的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在觉者看来,春恨秋悲的感情都是人自作的多情,花容月貌本自在,哪能为谁而动情。既如此,男女之间的爱情又缘何而起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重情重义,无愧于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燃藜图》乃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画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英华喜欢这句格言。几经生死的人,对人生会有独到的领悟。(钱立言《贾英华与末代皇族的奇缘》,《中华儿女》2000年第6期)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贫也罢,富也罢,到头来什么都带不走。
三毛说:《红楼梦》是一生一世必须要看的书。
宋·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1]
颔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化用于唐代白话诗人王梵志的《城外土馒头》“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及《世无百年人》“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红楼梦》中妙玉就很喜欢这两句诗,而“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也在于此。 [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