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长会上,老师正在宣布优秀学生名单,儿子忽然很神秘地把嘴凑到我的耳朵边,小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他顿了一下,扫视周围,接着说“我们班某某同学改了分数”,我说“是老师改错了吗?”他愤愤地说:“当然不是,他成绩册上的分数和卷子上的不一样,是他给自己多加了8分,数学3分,语文5分,他本来得不上奖的。老师信任我们,让我们把自己的成绩如实写在成绩册上,他不但欺骗老师,还抢了谁谁的奖……”儿子絮絮地说着,我眼前却浮现出了上次家长会上的情景。
那天,也是奖励了各类优秀学生,与今天不同的是老师发完奖,又补充奖励了一个同学,正是今天改了分数的那个同学。老师还很歉意地说那是迟到的奖励。
后来我问儿子是怎么回事,他说那个同学把卷子拿回家,爸爸看了后说卷子改得有问题,还专门找老师理论过,又逃回了好几分,当时班里优秀学生已经评好了,不好更换,所以老师给他单独补发了奖。
那次,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真的改错卷了,暂且不说,今天这件事却发人深思。如果没有上次爸爸亲自上阵为儿子逃分这件事,怎么会有今天儿子为了自己那点虚荣心肆无忌惮地改动分数的行为呢?今天私自改动分数成功,又给明天做了怎样的铺垫呢?孩子还小,尝到了投机取巧带来的甜头,还会像以前一样勤奋努力泼洒汗水吗?这位爱子心切的爸爸无疑误导了孩子,使他开始有意识挑战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者也许能得利一时,侥幸一阵子,但从长久来看,必定要吃亏,而且多会吃大亏,甚至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德国,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售票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于是,很庆幸自己可以不用买票而坐车到处溜达,在几年的留学生活中,她一共因逃票被抓过3次。
毕业后,她认为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和在校突的出表现,在当地找工作是没问题的,可却一次次被拒绝了。她认为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倾向。所以,最后一次,她愤怒地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她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经理说:“女士,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在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要拒绝我?”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3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我不否认这个。但谁会相信,你们就为这点小事而放弃一个自己急需的人才?”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此事证明了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还善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赖信任进行的,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聘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聘用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
经理的这段话不仅让她理屈词穷,更让她追悔莫及。
德国哲人康德说:“这世上有两样东西,越是深入持久地思考,越能唤起我们心灵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只有对规矩发自内心的遵守,才能避免栽倒倾覆之虞。
但是有一些家长太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受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甚至觉着各种规则制度是对孩子个性的限制和对孩子人格的不尊重。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一次查看皇子的学习情况时,看见太傅王杰在对太子罚跪,心中大为不悦,认为王杰虽为老师,但他的学生毕竟不是一般人,怎么能罚跪呢?他走过去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其意思是:你教不教,他都是皇子龙脉。你这样严厉地对待他,是臣对君应该有的态度吗?王杰不卑不亢地回答:“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意思是:虚心受教将来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明君,不虚心受教就会成为桀纣那样的昏君。师道不就应该一视同仁吗?”乾隆听了之后,心悦诚服地让皇子继续跪着。这个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也能欣然接受“重师道,守规矩”的意识,那么,我们这些新时代法治社会的公民又怎么能妄议规则、企图在规则面前开绿灯呢?
其实,教育从来不是放纵,“爱孩子”和“守规则”也从来不是单选题。孩子在家守规矩,进入学校后才会遵守纪律,走出社会后才能严守法律,为人处事才能有底线。所以,帮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就是为他的人生系好“安全带”。
家长怎样做才能为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呢?我有几点小建议:一是在家庭事务方面制定合理的规则,让孩子有规则意识,也有规可循;二是父母尽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自觉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三是父母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能为孩子守规则做个好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