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E-20160216-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四个收获
1. 了解并尝试了检视阅读的两种方法
- 自认为对于检视阅读算是达到了熟悉和理解的层次,还自行尝试了一下。略读是自己随意抽出一本没看过的新书实验了一把,果然时间虽短,却可获得一些重要信息。回想一下,自己原来在书店挑书的时候,用的方法也有些类似,不过更粗浅和随意,书中的方法则更系统全面一些。粗读是按永澄老师的要求,花3分钟粗略的读了一下《独立宣言》,对粗读也有了初步的感受。但要掌握精通检视阅读,还需要反复的训练啊。
2. 了解了阅读四层次大体是如何“包含”的
- 一直以来,对高层次阅读“包含”低层次阅读理解的都很模糊。特别是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完全是两个角度切进去的嘛,怎么能互相包含呢?这些问题在这一章中有了初步的答案:基础阅读是检视阅读的基础,检视阅读的重要前提就是精通基础阅读,很容易理解,走都不会,怎么可能会跑呢。检视阅读可以当作分析阅读的预备,分析阅读作为大招,不可轻易动用,先检视一遍,有两个好处:一是筛选,二是打基础,降低难度。主题阅读作为最高级的阅读,需要阅读一些列书,互相参考、印证,那就需要综合所有的阅读方法才能到主题研究的目的。
3. 初步整理了自己总结的“检视阅读”
- 1). 看封面与封底,主要关注书名(主、副标题)、作者、策划方、出版社,封底的介绍,感受一下封面设计。
- 2). 看版次及印刷次数
- 3). 阅读序言,完成后心中为本书分类
- 4). 研究目录
- 5). 若有索引,看一下索引,着重寻找关键词
- 6). 判断本书是否值得阅读,若不值得中止阅读
- 7). 挑与主题关联密切的章节看看
- 8). 跳跃翻看书中的段落
- 9). 阅读书最后正文的两三页
- 10). 判断是否还需要进一步阅读本书,不需要中止
- 11). 从头到位将本书大致阅读一遍
4. 知道了一个提升阅读速度的简单训练方法
- 使用手指带领眼睛来阅读,即可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
三个感受
1. 体会到两种“理解力”
- 本章提出了两种理解力的说法:
1)这是在说什么?之类的小学生层次的理解力
2)这是为什么?之类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力
关于这两种理解力也没有详细说明,自己思考不出精确的定义,只是有所体会
2. 为什么速读课程有这么多局限性
- 就如永澄老师所说,作者跟貌似跟速读课程有仇啊,在本章花了大量篇幅(大量得有些过分)来说明速读课程的不足。也许了解时代背景再结合作者的身份——一个高级的教育工作者,更能了解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吧。今天再替作者出口气,也批判一下书中的速读课程。现学现卖,这里套用永澄老师将的管理效果公式来分析一下,上公式
管理效果公式公式用在这里,Fm就是阅读效果。个人认为问题主要出在Qi、P,继而引发G、Mi的问题。我猜测速读没有对整个阅读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及界定,分没分类不知道,但却没有效分层,应该只分析一些基础阅读层次的问题。同时对阅读的目的也没有有效澄清,从“速读”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提升速度但不降低理解能力是其主要目的。这继而导致后续的目标及其方法都是为此目的服务的,造成了阅读目标的偏离和阅读方法的单一。最终决定了速读课程只可解决一些基础阅读阶段的一些问题,提升一些“这是在说的什么”之类的所谓的理解力而已。
3. 认识复杂事物时要先把握大框架
- 从检视阅读的二种方式中均体会出来这个感受,在开刚开始时,不妨降低自我要求,不纠结于细枝末节绊倒,不怕粗浅鄙陋,先建立起事物的大体框架,才能不迷路,走的更远。慢就是快,永澄老师一直提倡的“慢慢来,持续做”也有这层意思。
二个改变
1. 以后要重视思维模型和方法
- 听讲时,觉得老师可以举一反三、举重若轻,看出文章之外的”意义“。而自己在整理脑图时,还停留在文章之内,苦苦思索也不得要领。这背后的区别就是理解力的不同,理解层次的不同。我凭借自己的本能、直觉来理解,老师却已经精通了”认知事物“的各种思维方法和模型,自然可以驾轻就熟。后来回答作业时,要列举“认知事物”的思维方法或模型,我感觉太惭愧了,只列了三个,还是昨天刚听到的。
2. 以后尽量要读完一本书
- 家里有太多的书是翻了前几十页就看不下去的了。买书的时候满心欢喜、希望满满,看书的时候意气风发、兴致勃勃,大有三两下就拿下的意思,后来却意兴阑珊,强打精深也没有进展,最后只得作罢。这样的情节重复了多次,留下了许多开头却没有结尾的书。这次知道自己的方法错了,复杂的事物,自己还不具备那个能力可以一下掌握,需要一个一个层次的渐进理解。再也不会小看把书读很多遍的人了,人家比我高明得多。
一个行动
寻找3本书进行检视阅读训练,并得出书籍大纲
- 其中两本仅用检视阅读的第一种,用时尽量在15分钟内
- 另一本运用检视阅读的两种方法,用时尽量控制在1个小时内
最后附上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四章 脑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