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心怀善意,于是也将世界看得和蔼可亲,每天带着知足与欢愉恬然入梦;有的人胸藏污垢,于是也把他人看得污浊下作,终日伴着贪念与怀疑辗转难眠。
故事里的小女孩自然是前者,她将自己所有的糖果如数交出,换来几许顽石伴一片安宁,欣然而眠;而小男孩无疑便是后者,他将最大最好的石头藏起,藏得失信之余不自惭愧,反疑对方是否如自己一般小人行径,最终彻夜难安。两相对比,二者人品高下一目了然。
读罢这个故事,我的思绪无端深重了几分。人的劣性似乎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分异而稍有退减,它充其量只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形态罢了:幼年如故事中小男孩的藏私疑他,青年如在校学生的争强好胜,中年如官场商海的尔虞我诈,老年如耄耋老妇的碰瓷讹索……社会像一个戏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如此精彩纷呈,如此虚实莫测。
因此请不要向那些对如今世态过于悲观的人过分加以苛责,也请不要扯着道义的大旗对他们进行激将,只因实情如此,现实胜于理想,口号和想法对于那些已经沾上尘垢的人心起不到洗涤的作用,同样也无法给那些已经产生惊恐和畏惧的人带来太多精神的支持。
言念及此,似乎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只剩下了观望与趋利避害:当故事里的小男孩因一念之差而藏起本该交换的最大最好的石头的时候,当他寤寐难安地怀疑小女孩是否也藏起了糖果的时候,我们只能用一种失望的眼神看着他,暗叹或暗骂;当得知那个耄耋老妇碰瓷讹诈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心中痛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却在遇上另一个老人倒地的时候,我们居然也因避患之心而失去了伸手相扶的勇气——这是不是我们能且仅能做的事情?当然不是。
其实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当故事里的小男孩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可以眼带着一缕温和的浅浅的笑意,告诉他身为男子汉应当言出必践信守约定,怎能因为一时私欲坏了一颗诚心污了一份信任;比如当我们也遇着老人倒地的情况时,我们甚至也可以在心中挣扎一两秒,等到心头正念战胜了私念,如果还来得及,再把老人扶起。这时候若路上有人,我们也不妨再发一两句诸如“人心若倒扶之不起”的喟慨,又或者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甚至还可以找个人来为自己作证——无论最后做出哪种选择,都好过无病而呻徒发牢骚。
说罢了对待他人,也该谈谈如何自处。其实归根结底,这比起灌输他人来得更为根本,当然也更为重要——若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又何必需要约束他人?同样,一个人若无法达到自己所定的标准,又怎么有底气去要求别人?不过资格还是勉强有的。有资格出于道义,没底气由于脸皮。然而不论如何,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确然应当以更为严格和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修身律己的话前人已说了太多,这里便不复赘述。
不过仍有一件事需要大家记得:这个世界其实还挺好,它没有人们看到的那样糟糕,只是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美好。然而……其实我们还可以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是的,是我们。不是别人,这个担子太重,何必让别人承负太多;也不是制度,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体系再如何完备,终究也难以承载光鲜外表下骨架已腐朽了的偌大残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