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牛津城,犹如走进历史。
牛津城中心的卡特街(Catte Street)不长,只有不到500米,却是牛津大学的精华所在。它是南北走向,介于高街和宽街之间。从南面的高街拐入卡特街向北走去,在这条路的西边依次有:圣玛利亚大学教堂、拉德克里夫圆楼、老博德利图书馆和克拉伦登楼。(这些楼都有专文介绍)
(上图左边是圣玛丽亚教堂的院墙,右边是万灵学院的院墙)
圣玛丽亚大学教堂位于高街上~
从拉德克里夫广场看过去是这样的~
位于卡特街和宽街拐角处的克拉伦登大楼建于1711-1715年,它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新古典主义风格,是英国一级保护建筑~
老博德利图书馆上篇有图文介绍。
拉德克利夫圆楼有古典式的圆顶,早期作为牛津大学的研讨教室,现在是牛津大学图书馆阅览室(实在太漂亮了,所以一晒再晒,有机会就要晒)~
圆楼所在是拉德克利夫广场,它是牛津这座城市的中心,也是牛津大学举行庆典及各种文艺活动的地方~
广场西南边是建于十五世纪的神学院(上篇有图文介绍)。西边是布雷齐诺斯学院(Brasenose College)和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的后花园~
布雷齐诺斯学院布雷齐诺斯学院建于1509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就是该院毕业的,因始终没有得到进入参观的机会,无法介绍。
埃克塞特学院的后花园,下图花园后面有竹笋样尖顶的建筑是老博德利图书馆的神学院(汉弗莱公爵图书馆)~
埃克塞特学院可以免费参观并在教堂聆听管风琴音乐会(已有专文介绍)。
疫情期间在拉德克里夫广场上还是有仨仨俩俩的游客四处游览(闲逛)呢,一位坐在老博德利图书馆的台阶上吃东西,被我的相机捕捉到了~
广场东边是著名的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它位于卡特街和高街拐角处,游客从高街上的大门进入参观~
万灵学院位于拉德克里夫楼东边的大门~
疫情期间关闭,这扇门貌似观赏为主,从未开启。
沿着卡特街往北走是赫特福德学院(Hertford College),连接赫特福德南北两院的叹息桥,从叹息桥下的新学院巷走进去是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
新学院巷的路牌 矗立的高塔是新学院的教堂 从叹息桥下看高塔 叹息桥位于卡特街、霍利威尔街和宽街路口的牛津马丁研究所(Oxford Martin School)~
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建于1740年,据史料它是历史上风云多变的一所学院,如今非常具有现代气息,是牛津最早接纳女生的学院。它的南楼设有学院的行政办公室,北楼是学生宿舍。
这是赫特福德学院的南院行政办公楼~
学院的徽标是一头牛涉水的图案~
赫特福德学院的北院学生公寓楼~
一位中年大叔开着跑车过来摄影,好像是辆豪车?我不懂,晒晒~
疫情期间各处都关门歇业,游人不多,是摄影者的天堂,平时各处都人来人往的,很影响镜头感。赫氏学院不接受游客入内参观,只能在外面看建筑。
2月29日星期六和3月1日星期天,儿子不上班,下午我挂着他的工作牌一个个朝拜这些世界著名学府,也许是遇上了学院开放日,有几个学院敞开大门,欢迎游客进入免费参观。这篇主要介绍叹息桥、牛津大学新学院和万灵学院(这2个学院的行政负责人站在大门口,不断微笑招呼着,欢迎游客进入参观)。
在此之前,先详细介绍一下牛津大学的学位授封典礼,因为典礼的主要仪式围绕着拉德克里夫广场举行。
据官媒介绍,牛津大学年度授封大典(Encaenia)按历于每年夏季三一学期(Trinity Term)第九周的礼拜三在谢尔登剧院(The Sheldonian Theatre)举行。授封典礼最开始在圣玛利亚大学教堂举行,1669年后迁至谢尔登剧院,1760年以后,其仪轨基本定型。
位于宽街上的谢尔登剧院~
从叹息桥下看剧院~
从克拉伦登方庭(Clarenden Quad)看剧院,图片右边是克拉伦登楼,左边是老博德利图书馆,开有一个北门进入老博德利的四合院~
牛津人说,博德利图书馆和谢尔登剧院是牛津大学的心脏。
谢尔登剧院(Sheldonian Theatre)建于1664-1669年,在1994年被欧洲委员会评为“牛津的建筑珍宝之一”。它由著名建筑师克利斯朵夫.雷恩(Christopher Wren)设计,以其主要出资人坎特伯雷大主教、曾任牛津大学校长的吉尔伯特.谢尔登(Gilbert Sheldon,1598-1677)命名。其马蹄型建筑在设计上参考了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马切罗剧场,外墙柱子上塑有一排古罗马哲人石雕头像。剧院古色古香,高雅富丽。
剧院是牛津大学举行各种盛大典礼和重要活动的场所,是牛津大学传统授予学位典礼的举行地,每年夏天学期结束时,身披黑袍、头戴方帽的学子列队经过大街进入剧院,在此被授予学位。
1791年作曲家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1732-1809)被牛津大学授予“荣誉音乐博士”头衔,其受封仪式也在谢尔登剧院举行。这一光荣封号对年迈的海顿而言意义重大~
海顿画像海顿那首著名的《“牛津”交响曲》就在他受封当日于霍利韦尔音乐厅(Holywell Music Room)演出。那家音乐厅如今仍在霍利韦尔街(Holywell St)~
这个音乐厅是瓦德汉姆学院的音乐厅,如今仍然在上演音乐会,门口的广告牌上已经排到2-3个月以后。去年底我闲逛至此,无意中发现了它,没想到看上去极其普通的音乐厅,在几百年前首演过海顿《“牛津”交响曲》。遂不仅翻出了几个月前拍过的照片,还在手机上重新听了几遍海顿《“牛津”交响曲》。
霍利韦尔街(Holywell St)就在宽街最东头、马丁研究所继续向东延伸~
牛津大学的授封典礼有五个主要仪程:
仪程第一项:克鲁勋爵慈善功德会(Lord Crewe’s Benefaction)。大学和学院的列位尊长、牛津大学学位持有者和学位获得者聚集于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举行香槟招待会。
仪程第二项:功德会列席者游行(Procession)。香槟招待会后,他们身穿佩饰齐全的学位服按指定路线游行(穿行于拉德克里夫广场),前有黑袍加身的礼宾手持礼杖开路,其后是校长,之后尊长、学者分为两列行进,队列的行进非常缓慢,由此增添了庄重感。队列走向谢尔登剧院。剧场的正门已提前敞开,观礼者早已满堂就坐,在管风琴厚重的独奏声中肃穆守望。
与此同时,学位候选人聚集于神学院,在《登记簿》上签名,感受“名垂牛津青史”的荣耀。之后,亦随典礼仪仗官进入剧院。
至此“礼前仪式”(pre-ceremony)宣告完成。
(以上3张照片网上下载,是最近几年的授封典礼,从上往下:1、游行队伍从老博德利图书馆神学院的旧校方庭走出来。2、游行队伍经过拉德克里夫广场。3、游行队伍进入谢尔登剧院。)
仪程第三项:授封典礼(Encaenia Ceremony)。此项程序近350年来都在谢尔登剧院举行。授封仪式在流利的拉丁文宣言中开始,受封人逐一走向前台受封。授封仪式毕,来自新学院(New College)的唱诗班在管风琴伴奏下演唱若干首诗篇。神圣庄重的授封仪式在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退场环节依然讲究秩序,游行队列先行退场,全场起立,管风琴奏出轻快的音乐,欢送尊长、礼官与嘉宾,受封者也加入了这个队列。队列离开后,观礼者方在余兴中散场。
仪程第四项:年度典礼盛宴(Encaenia Lunch)。百余年来这一盛事都在万灵学院举行。列席者首先是参与列队游行的尊长、院士和牛津学位持有者,其次是受邀嘉宾以及来自联谊大学和当地社区的资深学者。
仪程第五项:花园聚会(Garden Party)。通常由牛津大学副校长主持,出席者为学位获得者,校决策委员会(Congregation)当前在任的委员以及受邀嘉宾。
整个典礼仪式庄严神圣,严正的著装,肃穆的游行,精致复杂的仪轨,严谨的拉丁文致辞,庄严喜庆的礼兵鸣号,深沉浑厚的管风琴伴奏,飘逸谐美的唱诗班吟咏,还有那久历沧桑的古旧殿堂。牛津大学学位授封仪式历经六个多世纪仍然保留完好,规格崇高、阵容盛大、格调庄严,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令人惊叹、感佩和深思。
据此我想到了2年前参加儿子的学位授封典礼,虽说不在牛津(是拉夫堡大学),没有如此繁复的礼仪,没有拉丁文致辞,但在我们这些观礼者(家长、亲朋好友)的心中同样激起持久的激励和升华效应。
牛津大学叹息桥(The Bridge of Sighs)
建于1913-1914年。正式名称是赫特福德桥(Hertford Bridge),由托马斯.格雷厄姆.杰克逊(Tomas Graham Jackson,1835-1924)爵士设计建造,整座桥是石结构,哥特风格,因为形似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所以被称为叹息桥~
她跨过新学院路,连接了赫特福德学院的新旧(南北)两个部分,在阳光的照耀下,美丽壮观。
哈雷故居
沿着新学院巷走过叹息桥,不远处有一幢其貌不扬的小楼~
今年1月初走过这里,看到有一群白人老外站在这楼前指指点点在聊着啥,然后注意到了院墙外挂着的牌子~
回来查到了关于这楼的资料:天文学家爱德蒙. 哈雷(Edmond Halley)宅邸,他从1703-1742年一直住在这里,屋顶的天文台保留至今。
原来是“哈雷彗星”那位大家!他为人类天文史上增添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经意间又一次追星了!
疫情期间,“骑士”们穿行在新学院巷,经过哈雷故居。
牛津大学新学院
从叹息桥下的新学院巷(New College Lane)走进去是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
这条幽深的小巷,高耸的黑色的墙壁,无不显出年代久远~
注意看大门上方的雨漏(Gargoyle),它又称滴水嘴兽,是建筑输水管道喷口终端的一种雕饰~
再看看这座门楼~
它是牛津大学最古老的门楼(1380年),如今是新学院的后门。在这条狭窄的街巷、被烟熏黑的高墙内,你能强烈的感觉到它更像一座坚固的修道院。
它在霍利威尔街(Holywell St)有一个新大门~
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 of Oxford)似乎并不是游览牛津的热门景点,大多数游客都把它略过去了,不过对“哈迷”来说,不进去打卡有点小遗憾。它是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拍摄地,校园里有美丽的花园、古城墙遗迹、独特的建筑、神奇的修道院、雄伟的教堂和可爱的大厅。
它是最完整的中世纪学院,是牛津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被称为“大学的始祖”。其中的小教堂(Chapel)、回廊(Cloister)、花园(Garden)、城墙(City Wall)都可以追溯到至少中世纪时期,特别是城墙,其历史比学院本身的历史还悠久。
西元1348年,黑死病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也包括教职人员。1379年,为了让教育延续不绝,被称为英国公立教育之父的威廉.威克汉姆(William Wykeham)在牛津创立了该学院,原名是“牛津大学温彻斯特圣玛丽学院”(The College of St Mary of Winchester in Oxford),1386年使用“新学院”(New College)这一名称。虽然被命名为“新学院”,它却拥有约620年的历史。
1850年代新学院进行改革后大幅扩充,逐渐发展成为牛津规模最大、资金最足的学院之一。新学院也拥有悠久的左倾政治传统,为英国培养了多名重要的工党政治领袖。2012年收到捐款约1440万英镑。
新学院有着十分漂亮的建筑群,是第一个采用四方庭院建筑设计的学院,成为之后牛津多所学院模仿的对象~
新学院目前对外开放的部分有:修道院,礼拜堂,大厅,花园以及城墙。
修道院:修道院和钟楼是自1400年完工后最原始且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修道院修建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和平安静冥想和学习的地方,新学院也保留了这个原始功能。许多纪念碑、墓碑以及代表十四世纪名人的雕塑均在修道院四周陈列~
此外,站在修道院门口的“Chapel & Cloister”牌子处,望向眼前的回廊,哈迷们会似曾相识~
这张网上下载回廊中庭也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霍格沃茨校园的外景地~
这张网上下载花园及城墙:学院后面有一个漂亮幽静的花园,面积不大,中间有一块很大的草坪,在草坪中有一颗非常大的古树~
花园旁边是牛津最古老的一道城墙~
礼拜堂是学院中最重要也是最宏伟的建筑,由学院的缔造者威廉亲自设计。由于新学院最初的目标就是培养神职人员的高等学府,因此礼拜堂在学院中占有很重的分量。(这天礼拜堂不开放)
大厅是最古老的的餐厅之一,现在仍然供学生使用。(时间关系没有进入参观)
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优秀的唱诗班,如果有幸在这里遇上唱诗班演唱,一定要停下来听一听哦!(这天我没遇见,遗憾!)
整个学校都是经典英伦复古城堡风,连学生宿舍都非常漂亮。
牛津大学万灵学院(All Souls College)
创建于1438年,得名于万灵节,是英格兰的亨利六世和亨利.奇切尔(Henry Chichele,新学院院士、坎特伯雷大主教)为了纪念百年战争战死者的英灵而建立。
万灵学院是牛津大学最顶尖的学院。与其它学院不同之处在于,万灵学院不接收本科生,只有一些特殊的研究生,奖学金7年,更准确的说它是一个研究机构,被视为世界上最具学术权威的高级学府之一。每年,万灵学院都会邀请牛津大学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参加一场考试,其中最出色的两名学生将成为万灵学院的研究人员(College Fellow)。所以,这场考试被称为“世界上最难的考试”,能成为万灵学院的一员,在英国的学术界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五百多年来,万灵学院只招收男性,1979年,女性首次被允许以研究员的身份进入学院。
这一天,万灵学院开放了大方四院(Great Quadrangles)和教堂(Chapel)。学院建筑主体是灰白色的,塔尖高耸,装饰雕花,精致瑰丽,带有明显的哥特风格。3月初的牛津还有一点阴冷,迎春花只开了一簇~
据说万灵学院的校园和庭园都保持着建校之初的样子,最有标志性的是大四方院里建于十八世纪的双子钟塔~
从拉德克里夫广场的西大门看进去,双子塔也是一景,非常壮观、非常漂亮~
而登顶边上的圣玛丽教堂可欣赏到塔尖林立的万灵景致~
这张网上下载在这一边的两座尖塔之间,还嵌了一个漂亮的日晷~
克利斯朵夫.雷恩(Christopher Wren)是万灵学院1653年的研究员,他在1658年为学院制作了一个日晷。它最初被放置在礼拜堂的南墙,1877年被移到大四方院(Codrington图书馆的中央入口上方)。
万灵学院的教堂建于1438年至1442年之间,直到英联邦时期,教堂基本保持不变。当时的牛津基本上是保皇派的据点,因此受到了清教徒愤怒的打击。
最让人惊艳的是教堂内的穹顶,雕刻而成的立体几何图案对称又和谐,印象深刻。教堂内部不开放,我们只能站在这座屏风外朝里张望一番~
十六世纪六〇年代,在小教堂内安装了这个屏风,它是克利斯朵夫.雷恩(Christopher Wren)设计制作的。然而,这个屏风需要在1713年之前重建。到了十九世纪中期,礼拜堂急需翻新,所以现在的结构深受维多利亚时代设计理念的影响。
教堂门厅的彩绘玻璃窗~
万灵学院是一所漂亮的学院,以后有机会还要再进去看看,查找资料得知,学院的图书馆也非常震撼,时间关系都没来得及关注!一定要去膜拜!(那天图书馆不开放)
万灵图书馆(正式名称为:科德林顿图书馆)是由学院的院士克里斯朵夫-科德林顿(Christopher Codrington,1668-1710年)遗赠的,他曾在牛津大学就读。克里斯朵夫-科德林顿遗赠了价值6千英镑书籍和1万英镑现金。克里斯朵夫-科德林顿出生于巴巴多斯,他在西印度群岛的糖业种植园中积累了大量财富。
图书馆于1751年建成,此后一直持续使用。现代图书馆约有18.5万件藏书,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藏书是1800年以前出版的。该图书馆在法律和历史(尤其是军事史)方面的藏书尤为丰富。
网上下载一张图片一饱眼福~
网上下载牛津,我确实被你迷住了,被你的魔力所折服。我还要继续穿行在这座古老的城市,继续挖掘那些魅惑人的故事,阅尽你的前世今生,我想知道你所有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