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大部分的通证产品都是通证加产品,通证与产品并不完美相容,于是大部分用户都是奔着挖矿,也就是赚币去的,于是每个这类产品都会有大量的羊毛党,或者是在现有规则下最大化挖矿的用户。
进球即挖矿
前几天忘了从哪里看到一句话,“篮球或者足球比赛中设置一个进球即挖矿”,看上去这又是一句讽刺现有区块链世界无脑挖矿的段子,我简单想了一下,发现并不简单。
进球即挖矿与常见的交易挖矿,脑力挖矿,游戏挖矿,注意力挖矿有着很大的区别,以交易挖矿为例,交易挖矿主要是指在交易过程中的手续费转化为代币的过程,也就是交易越多,最后赚的币越多,如果深度足够,用户可以不断的左手倒右手,来赚币。进球即挖矿,比如NBA比赛中,命中的球换成代币,进球越多,赚的币越多。
有什么区别呢?你会发现交易挖矿可以“作弊”,但是进球挖矿没办法“作弊”,在进球即挖矿中,你只能凭借实力来夺取胜利,没有一点办法来薅羊毛,在比赛规则下,没有一点可乘之机。
这里想到钱串串的一篇文章,《从比特币为什么没有羊毛党聊通证设计》:
比特币的产品是比特币本身,它的通证就是它的目的本身;
目前所有的通证项目,它的产品都不是它的通证;相反,它的通证都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来实现它产品的目的。
到底哪里不一样了呢?
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如果想明白这种行为挖矿为什么拒绝了羊毛党,应该是挺有用的,先写写自己的思考情况吧,虽然还并没有想通。
1.门槛高低。交易简单,进球难,,门槛低导致人人可参与,而且交易这种行为门槛固定,只要迈入,人人平等,类似于算力吧,只要迈入,大家的算力都是一样的。进球挖矿,则是大家的能力各不相同,实力决定算力,而实力的提升,很难。再比特中,想提高算力需要不断的投入真金白银。
2.竞争对手。交易挖矿中,竞争对手是成千上万的用户,虽然确实是在抢矿池,但大家本质上好像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关系。进球挖矿中,竞争对手就是另外一支球队,冲突明显,差不多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会去互相让。比特币挖矿中,也是奖励固定,算力高的挖得多,那么算力低的必定挖的少。
3.目的。交易挖矿中,目的主要是为了挖矿,真实需求的交易只占一点。进球挖矿中,目的是为了获胜,是为了进更多的球,进球既是主要目的,也是附带挖矿行为,或者说挖矿目的与实际目的是一致的。
4.激励。因为激励的存在,所以交易挖矿的目的才成为了挖矿,重心在激励。进球挖矿中,获胜是每名球员的梦想,激励反而成为了附加品,显得不那么重要。
是为了产品还是为了激励?
从我体验的所有通证项目上来看,几乎都可以回到这个问题;
是为了产品还是为了激励?
币乎,neoworld,交易挖矿等等,还有比特币。
是不是产品吸引力小于激励吸引力,这个通证项目就是不好的呢?从现在的情况看是的,如果都是为了激励,那说明产品本身是没生命力的,即使繁荣也是假象,反而可能会因为激励失效而形成踩踏,形成死亡螺旋。
我自己理想中的通证产品还是产品是第一位的,通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激励是附加动作。而现在不少通证产品比如暴风,天涯,极路由,都把通证当做救命良药,指望雪中送炭,不可能的,现在都在探索,还没有使用说明书,结果只有走火入魔。
但我隐约觉得通证又不仅仅是锦上添花,应该是大有作为,现在只不过还没有探索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在游戏中,本身的经济系统与通证经济那么相似,但现在的区块链游戏是真的不忍直视,继续等待慢慢探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