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一家私塾的杨先生问学生:“你们长大以后准备做什么?人生要有目标,个人要有志向,每个人都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这些学生都是八岁,相当于如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聚精会神,思考着如何回答先生提出的问题。
那时候流传着这样的老人言:辈辈开荒,不如十年寒窗;十年寒窗,不如三代经商;三代经商,比不过祖上扛枪;祖上扛枪,那也不如乌纱帽香。大多数人没有托生到富人家,只能付出辛苦,只为那碎银几两,以解心中的万般惆怅。
先是晓伟举手回答问题:“先生,我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大夫,像神农氏那样遍尝百草,然后研制出几种特效药,给别人治病,但是药方不会外传。”
“为什么不外传?传出去不是为更多的人造福吗?”
“我要向古代人那样,把药方藏起来,这样我家以后世世代代都可以放心生活,能吃饱穿暖,这就是幸福。我认为古代人比现代人聪明,他们用少量的药很少的钱就可以治大病,但是他们的秘方绝对不会外传,我要向他们学习。”先生一声长叹。
晓东接着说:“我长大以后要成为一名武师,争取武艺超群。”
“这是为什么?”
“一方面是穷文富武,另一方面就是强健身体,保护自己。我要练好南拳北腿少林棍。”先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小花说:“我长大后要考取功名,因为我家太困难了。我准备用心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你准备考取功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是好事。”
“我为的是我家摆脱贫穷!”先生马上摇了摇头。
小丽说:“我准备经商,成为大户人家。赊刀人说过,将来有一天,房屋价格会翻番涨价,如果我手里有100套房子,每月的租金就非常可观,不用付出代价就能挣大钱。”先生一愣,随即低头沉思,半天说不出话来。
小娟说:“我长大以后争取当官,不管在哪个部门都要争做一把手,你看那知府大人,每天吃香的喝辣的,一年之内得到的银子相当于我们全家十多年的收入,并且表现的鼻孔朝天,很多人都围着他转,那才是真正的活出了境界。”
杨先生摆了摆手:“好了,大家别往下说了,你们应当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小娟说:“为什么别人都为自己的利益打算,而我们就要大公无私?”
杨先生说:“我总结一下。
言的是名利二字莫强求,
何须用劳劳碌碌不自由。
什么人无端撒下名利网,
勾引的愚人不醒串九州。
好名的苦读圣贤书万卷,
实指望一举成名占熬头。
好利的昼夜不辞辛劳碌,
逐日里算盘苦打剥蝇头。”
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志向。这些话虽然出自儿童之口,但它却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志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