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婴是河南商丘人。
早年做丝布生意,后来有机会进入军队,追随刘邦。
然后一步步进入仕途,做到宰相。
灌婴能在官场游刃有余,主要是识大体,稳重,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该做什么事,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舍得低下身段。
起初,刘邦只给了他一个小小的角色,但是他非常努力。
它不像韩信那样一上来就表现出出众才华,而是一点点的做事情,一步步的高升。
即使有了功劳,也不自居。
韩信太高调,觉得自己有功劳,竟然自立为齐王,其实,他从要求自封为齐王之后,就已经给刘邦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灌婴却不同,他只是随缘做好眼前的工作,领导让干啥,就干啥,显得低调可靠。
灌婴即使后来作为骑兵的首领,率部去追杀项羽,立了大功,仍然姿态很低,所以能够稳稳地在政治中一直前进。
回到正题上来,韩信和龙且开战时,灌婴率骑兵也到来了,龙且被杀,楚军大败,项羽听到后,心里开始感到害怕,主要是他后方的保障也跟不上了。
他派人去游说淮阴侯韩信,想让韩信和自己一个队伍。
韩信正是春风得意,居功自傲,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
刘邦当时也没办法回绝,就勉强答应。
韩信听说项羽要和自己联合,事成之后,一起分天下,心想,当初自己就是在你们项家不待见才出来混,现在又想让我回去,恐怕有什么不托底的地方。
韩信不搭理项羽。
形势越来越不利,彭越又返回了梁地,彻底断绝了楚军的后勤保障。
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算是项羽的后勤部长,项羽对他说,你们一定要跟我把守成皋,好好的守住,如果汉军要挑衅,不管他怎么说,你们就是不要迎战,给我半个月时间,我一定把彭越干掉,到时候回来给你们汇合。
项羽带的兵一路杀向东去,打到了河南的陈留镇和商丘的外黄县。
打外黄县是非常艰苦的,经历了几天几夜的恶战,总算拿下来。
但是项羽也元气大伤,他非常生气,等攻下城池之后,把全城的男女老少集中起来,项羽打算要活埋他们。
这个时候,外黄县长一个门客的儿子才13岁,但是这小孩却相当的聪明。
他找到项羽说:“外黄老百姓是因为受到彭越的威胁,大家很害怕,所以才投降,其实是为了等待大王你呀,现在大王你过来了,又要活埋这些老百姓,老百姓怎么能够归顺你呢?你如果把我们都给活埋了,那么十几里外的老百姓一听说他们更不敢归顺你了。”
项羽一想,这小孩说的对呀,于是就放了这些人。然后带着部队继续向东,向河南商丘的睢阳县进发。
一路上,睢阳人一听说项王来了,对待大家还不错,纷纷投奔。
大司马曹咎接到项羽死守成皋的命令后,果然坚守阵地,任凭汉军怎么挑衅就是不接招,就是不出兵。
汉军在对面说各种难听话,各种挑衅,大司马曹咎实在忍不住了,渡过汜水开战。
刚渡过汜水,汉军迎面击来,结果,项王的全部后勤保障物质都被没收了。
大司马曹咎一看大势已去,也没法给项羽交待。
其他的几位将领也自觉没脸见项羽,一起在汜水边自杀而死。
项羽在睢阳听说司马曹的部队被打败了,然后带着兵就往回赶,这个时候汉军已经把楚军的钟离昧包围在睢阳东面。
汉军一听,项羽带部队过来救援,就躲到了附近的山沟沟里。
此时,两军实力悬殊。
汉军人马精壮,项羽却已经疲惫不堪,后勤保障也不足。
刘邦便派手下的一个谋士去劝说项羽,要求把他爹给放回来。
项羽不答应,刘邦又把侯公派过去说服。
这个候工就是楚河汉界的划分者,相当能言善辩。
侯公,就是象棋中楚汉界的划定者。
他提议以鸿沟为界,两人平分天下。鸿沟以东的地方是归项羽,以西的地方归刘邦。
项羽一看,自己实力也不太理想,如果答应了条件,至少还有一半天下,于是便同意了,就把刘邦他爹太公放了回去,还有刘邦的妻子。
等刘邦的爹和妻子回到军中后,汉军高喊万岁,以示庆贺。
汉王于是就封侯工为平国侯,意思是这哥们去哪,哪里就会太平,但也有国家会不太平。
刘邦不敢把他留在身边,也不敢和他见面。
刘邦认为这哥们儿身上有一股邪气,去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败落。
两人签订合约之后,项羽就带在部队到了鸿沟以东他的地盘,刘邦也带到部队往西侧进发。
这个时候,陈平和张良对刘邦说,我们现在基本上已占领了天下了一大半,在兵力上是很有优势的,其他的诸侯,也都比较相信我们,楚军、项羽现在已经是个空壳了,正是灭他的好时候,如果你现在不把他给趁机杀掉,放虎归山,恐怕将来很危险。
刘邦想与彭越,韩信约好一起把项羽拿下。
结果等刘邦带着汉军去攻打项羽,到了固凌时,韩信和彭越的部队却没有按照计划前来支援。
汉军一个人打不过楚军,大败而归。
刘邦就问他的手下张良,说这个本来约好的,他们不听使唤怎么办?
张良说,项羽现在快被打败了,韩信、彭越还没得到什么封地,他们也没什么动力,所以就不愿意过来,你如果一人给他分一块地皮,他们肯定就有动力了。你可以把这个河南淮阳以东的一直到海边给韩信,淮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给彭越,让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地盘而战,他们肯定都会立刻发挥主观能动性。
把这些话带给韩信,彭越后果然俩人都心动,表示马上出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