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是个痴呆儿,在我的记忆里,整天破衣烂衫,东游西逛,逢人便笑嘻嘻地说着别人听不懂的客套话,人家闹他,他也不恼。至于"老巴"其名的由来,已经无从考究,有一种说法是老巴口齿不清,说话总是“啊巴、啊巴”的,久而久之便成了老巴。老巴并不是天生的傻,据说是小时候得了一场重感冒,把脑子烧坏了,落下这么个后遗症。至于其"痴傻"程度,也并未到完全不明事理,至少是懂得羞耻的,这有一个例证,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一节活动课上——那时的活动课其实就是老师不管、自由玩耍的时间,而那时农村的小学四周也都是开放的。其时正值六月,老巴穿着背心、短裤,不知怎么逛到了操场上,班里的大洋与二宁最是调皮,从后面把他的裤叉扒了下来,由于用力过猛,竟将裤叉撕开了。老巴在出丑的瞬间下意识地看着周围,眼神中少了平时的那种快乐的成分,相反,有那么一丝委屈的感觉。紧接着,在发现不少女生都围着他转,捂嘴嘻笑的时候,老巴竟然少有的哭了起来,而且是那种似杀猪一般,嘶心裂肺的号叫。孩童们起初还在拍手嘲笑,渐渐的有些怕了,最后纷纷躲回了教室,远远望着。老巴哭了好一会儿,见四周没了“观众”,便抽抽啼啼地把背心脱下来,围着下边,一拐一拐的走了。
打那之后,我便对老巴格外注意起来,之前倒不是不注意,而是因为害怕才下意识的回避着。妈妈常说,傻子最可怕,打人不犯法,能躲就躲远点儿。可既然知道漏屁股是糗事,肯定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了,所以以后遇见他,也就多停留一会儿,甚至偶尔还壮着胆子打声招呼。那次事件之后,有好几天没见着老巴,正当我们以为他被气病了的时候,老巴又出现在校园了,并且似乎已经忘记了曾经的羞辱,看见我们,又举起他那满是黑泥的大手,咧着嘴,呲着满嘴的黄牙,打着招呼:“鸟……”(你好)
别看我们小孩子爱闹老巴,可是大人们大都对他比较和善,甚至还有些敬畏,因为他的本家兄弟是这里的首富,也是本村第一个"万元户“,第一个盖上“大楼座”的人,八十年代来说,能盖起楼座子,那是相当荣耀了。然而这个本家兄弟似乎与老巴家很少走动,至少旁边邻居是经常见不到两家来往的。不过,常言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有着这层背景的人,总觉得还是少得罪为好。老巴家其实很普通,如果按十多年前的成分划分,应该归为贫农里边。家里父母都是奔六十岁的农民,为了这个独子,还要一直种地、卖粮,维持生计。
老巴总是在通往小学的主马路上游逛,因为这条路一头是通往小学,另一边通往田地。早晨学生上学,傍晚农民回家都会经过这条马路,老巴便可以和这些人“交谈”几句。通常都是“鸟……”之类的,如果有人多问一句“干哈呢?”,老八总是立即停下脚步,回头望着问话人,两眼放着光芒,一本正经的比划着,“阿巴阿巴,乌里哇拉”说几句,然后便自顾自地转回身,背着手继续游逛。别看老巴傻,却是个热心肠,每逢遇见路上谁家装粮、卸车,他一定会主动帮忙搭一把手。一般情况下,人家都会拍拍他的肩膀,又或点点头,这时他仍然两眼放着光芒,却又扮成酷酷的样子,微微点点头,转身走开。
转眼间,我上了高中,离家远且需要住宿,便不再经常回村子,偶尔回来,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自然很久不见老巴,甚至一段时间遗忘了这个人。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又见到了他,却并不是好情景。
那时我暑假回来,母亲心疼我在学校吃的不好,刚回来就拉着我到商店去买菜,到了商店门口,正碰上老巴被人赶了出来,“去去去,一天到晚竟上我这逛了,天天卖的不够丢的”,老板娘一个劲的推着老巴。时隔六、七年,老巴并没变多少,只是穿着更破落了,仍是背心和半截裤叉,背心却似半年未洗,前后还各破一个洞,裤叉倒是结实一些,但也仅是从前面看而已。脸上仍是油泥满面,却少了以前的笑容,眼神里尽是惊恐,看见我们进来,更加显得慌张,一拐一拐地跑了,无意间,我看见他手里紧握着一个茄子。
回来路上我向母亲打听老巴的近况,原来一年前老巴的父亲得了重病,不能再下地干活了,家里全靠他的母亲一个人,境况大不如前。我不禁问:“他不还有个有钱的叔叔吗?”,母亲微微叹口气:“嗨,谁有不如自己有,他那个叔叔这几年发达了,听说倒弄什么蚂蚁,做大了,现在在县里买了个楼,早就不在咱们村了”。我回头望着老巴颤微微的背影,仿佛感觉到这个世界都在晃动。
今年国庆单位放长假,我便独自回家看看,刚刚下车想起应该买些菜回去,不想又遇到了老巴,不过这次却并不是被赶出来,而是他自己踱出来的。算来又过了近十年,这次再看老巴,明显老了很多,想想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应该如此。不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老巴穿着比以前却好很多,穿上了皮衣、皮鞋,尽管都是旧货,毕竟算是达到普通的标准了。不过老巴脸上仍然没了记忆里的笑容,反而多了份严肃,望着谁都一本正经 ,微一点头,好像自己就是国王会见宾客一般,商店的老板娘与新雇的伙计也好像没见着他一样,见我进来忙着招呼。回家后我就急切询问老巴的事情,原来老巴的父亲几年前已经去世,她妈妈也是实在没办法,带着老巴几次去县城去找他的叔叔,而他叔叔近几年也是人老思乡,便回来开了个服装厂,雇佣了近半村子的妇女去干活,人人念着他叔叔的好,也就对这个老巴另眼看待了,这身衣服就是商店老板送的,为了感激把他妹妹、女儿都安排在了服装厂。
这对老巴来说,也许算是最好的结局了,但愿这就是结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