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可谓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里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认为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这无疑是对苏东坡的最为精妙的概括。
苏轼,又名苏东坡,北宋著名词人,词作豪放派鼻祖。他才华横溢却宦海沉浮,一生三起三落,历经沧桑。他的诗词豪迈不羁、洒脱奔放,不愧于“文坛领袖”这样的大家风范。坎坷中的他更练就了豁达通透、超凡脱俗的胸襟。纵观历史,恐怕再难找到第二个如苏东坡这样的奇人了。他集中华文化优秀品质于一身,虽一生命运多舛,仍能保持平和旷达的心态。他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几话描写他再恰当不过。
这部传记用生动的笔墨,记录下苏轼传奇又跌宕的一生。这本书通过时间线索将苏轼的一生分为童年与青年至流放岁月四个阶段,共为四卷,将一位鲜活乐观的东坡居士,带到了世人面前。
有人说,苏轼的才华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常人可望而不可即。诗、词、散文、绘画、书法,甚至美食、土木工程等等都能排在中国整个历史的前几位。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生却尽是不如意,正如“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是三个被贬去的地方,代表苏东坡多磨难的三个点,一个比一个更偏远,一个比一个生活更艰难。真正体现风雨扑面,才是人生常态。当巨浪打来,苏东坡也会狼狈不堪,也会彷徨不安。但他总能从落寞中抽身出来,将人生聚散、得失无常揉碎进杯盏……,真真正正地理解了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值得你遍体鳞伤。苏轼一生写了很多诗文,在失意时,我最喜欢读《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友人深感狼狈,词人却泰然处之,缓步而行。 词前小序有交代: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交代了创作时间、地点和创作原因。
这首词写于“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期间。因此段公案,他身陷图圄,在天威不可测的惶惶中煎敖了百余日,然后被发往黄州。彼时的黄州是汉口下的一个贫苦小镇,苏东坡此时要面对的,除了被构陷的愤懑,还有一家子的生计问题,他在给章惇的信中写:“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予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
曾经简在帝心,天下士子仰慕的一时名士,人到中年,要面对的问题却是柴米糊口的俗事。在困顿中,苏东坡真的务农了,他在黄州城坡垦了五十亩坡田,自称“东坡居士”。他把精力用在筑坝建池上,从邻居处移了树苗,从老家捎了菜种。过去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现在为亲手耕种出的五谷得意。在最为困顿的日子里,他生生过出了陶潜的田园逸致。“东坡肉”、“东坡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运而生,它们不是名菜系的国手大厨脍不厌细的心血大成;只是因为黄州猪肉极贱“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就让囊中不富的苏老饕“拣了漏儿”,成就了一道传承千年的舌尖记忆,劳而有获,就可叫苏东坡欢喜,所以他写:“某见在东坡,作陂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乐事”。如果乐观豁达是种天赋,那苏东坡在这方面的一定也是一个天才,与他的文学天赋比也不遑多让。
《定风波》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说的正是这种真性情。每一次读到这首词,都让人不自觉的豪情由心起,生出千古风云尽付笑谈,世间愁肠皆可流散的疏阔。也许正是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劫后余生,虽然困顿但有无限闲暇,让苏东坡的诗人之魂、哲人之思在特定的环境下丰满起来。
他很多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辞赋都写于他做“东坡居士”这段时期:《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夜游》《赤壁怀古》等等名篇佳作。这些文章被评品为“天下最精”,与以前诸多才华横溢的诗文比较,可以感觉的到,这段时期他的精神上是有明显变换的。苏东坡之前讽刺苛政笔锋尖锐,难抑紧绷和愤怒;现在则充满温润的宽和与诙谐,又不失通透的哲思。
黄州岁月之后的苏东坡,是一个松弛的苏东坡。大约正是这种经大难和困苦濯洗过的松弛,支撑着他之后的浪迹左迁和岭南流放。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这首词传递给我们的启示:顺境中成就自己,逆境中坦然做自己;既要有超脱世外的心态,又要有坚定明确的人生追求;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自我,无论好坏,都是生命里的风景。
如果此时,你正为了生活苦闷彷徨,不妨读读这本《苏东坡传》。相信一切内耗和不安,都能得到治愈、平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