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雨亦瀟瀟
读完《西行漫记》(也叫《红星照耀中国》),我被埃德加·斯诺的客观态度所折服,被里面的事实所震撼,被斯诺作为一名记者的职业素养所折服。正因为如此,我一直认为斯诺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最好的代言人。
话又说回来,斯诺一个记者怎么就能成为一个党的代言?也许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环境和这本书的巨大影响后,你会赞同我的观点的。
斯诺在1936年6月到10月间来到陕甘宁边区,那时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仅仅15年,还是个非常年轻的一个党派。况且在斯诺到来的时候,红军的三大主力还未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尚未结束(长征结束时间与斯诺离开延安的时间大致重叠)。最重要的是,共产党红军虽然逃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在陕甘宁三省区的边界找到了一块落脚的地方,但是威胁仍然持续。这地方也处在国统区的重重包围之中,经济封锁,政治孤立,舆论封锁,多重困难依旧围绕在共产党身边,等待着我们的年轻的共产党人去解决。
然而,这诸多困难里,最难解决的就是这舆论封锁。吃不饱穿不暖,这些问题容易解决,根据地有着许多勤劳的农民,红军里的战士绝大多数也是农民出身,对于这些中国农民来说,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自力更生,开源节流,将这些困难一一克服。唯有这舆论封锁最难打破。由于红军的战略转移,新的根据地没有完全站稳脚跟,舆论宣传工作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再加上叛徒出卖,国统区的共产党的舆论喉舌也遭遇重大挫折,这让共产党的舆论宣传进入最困难的时期,重建工作尚需时日,而共产党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主张却需要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了解,这使得对外宣传却迫在眉睫, 时不我待。
但是,根据地之外的国统区,国民党右派枉顾国民党左派、进步人士及全国人民一直抗日的呼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共产党在舆论上大肆污蔑歪曲,抹黑共产党的形象,导致全国乃至全世界看不到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形象,听不到共产党的正确主张,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然而,天公作美,恰在此时,天降奇人埃德加·斯诺,怀着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宋庆龄的安排,斯诺艰难的到达了陕北延安——中国红色政权的大本营。经过几个月的调查走访,斯诺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了解到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共产党,他又根据这些资料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此书一经出版,迅速改变了中国共产党所处的不利的舆论地位,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客观公正的形象,极大的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舆论的封锁,震惊了世界。这本书被誉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必读入门书籍。
在这本书里,斯诺第一次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不懈斗争,使得劳苦大众对国家危亡、社会黑暗和个人处境有了新的认识,这就使他们在革命中有目标有奔头,所以革命的动力十足,革命的激情澎湃。由于有了毛泽东等人创立的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而且这种斗争还会持续下去,直至这种斗争取得胜利。历史证明,斯诺的预言非常精准,自斯诺第一次离开延安后七十年时间里,无论革命还是新时期建设,中国历史的走向大体如此。
在这本书里,斯诺第一次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他热情赞颂长征,称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一次无与伦比的远征。长征传播了革命的火种,让偏远地区的劳苦大众获得了更加先进的思想武器,点燃了人民的革命热情。长征更磨炼了部队的意志,铸就了更强大的军魂。
在这本书里,斯诺第一次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更能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在这本书里,斯诺还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客观明确的传递到西方世界,又通过这本书在中国的出版,将这些主张继续在中国大地传播,这为接下来的抗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基础。
在这本书里,斯诺第一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这对他获得写作《西行漫记》的素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说,斯诺这么多的“第一次”,真实客观的向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伟大事业,让西方世界对这个年轻的党派有了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在这点上,斯诺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最佳的代言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