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篇
钱、权、名、色是世俗之物,金钱是最最俗的,也是人们普遍渴望和追求的,同时也是遭遇了各种诋毁的。
金钱是最现实之物,它是让世界变得复杂的关键。太多的人性围绕它展开,金钱很容易被视为坏东西。
从善恶维度看金钱是如此,那么从强弱维度看呢?金钱有一个直接强大的功能,就是增强个人的力量。因此说,当一个人排斥金钱时,可能会陷入虚弱。
(人性的基本维度:力量上的强与弱、道德上的善于恶)
如果能在善恶和强弱两个维度上处理好金钱这件事,那就可以说, 你拥有了成熟的人性。
同时也可以说,你没有经历过金钱这个最俗之物的考验时,你认为的道德和纯净未必是真实的,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是,你可能会发现,无法抗拒金钱的诱惑。
一、金钱恐惧症
金钱恐惧症是武老师的个人说法。
武老师讲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搭乘飞机去北京和得到签约,他竟然弄错了航班的时间,并且在挑选航班仓位是竟然很不正常的犹豫是不是要坐商务舱,一来二去,就耽误了时间,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到北京签约。
武老师从这些小事中看出,作为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他自己本身还是有很多心理问题,而且是花样百出,算的上是“久病成医了”。但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养成了咨询师的习惯:每当发生不正常的事情,他都会问问自己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对于乘飞机到北京签约迟到等事情,他将遇到的困惑,向潜意识寻求答案。他在睡前对潜意识说“我对这些事情不能理解,请潜意识指引我”。其次,他还找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他害怕有钱。
在分析中,他和得到签约将给他带来可观的收入,但这样的丰厚收入会让他感觉不安,甚至是恐惧。于是,在潜意识里,他抗拒这件事情,于是就看错航班时间。
武老师分析说,他很了解自己的金钱恐惧症。以前也多次发作。早在十年前,他就有把银行卡忘在ATM机上的经历。他对自己的类似经历进行了总结,发现每次忘记银行卡的时间点,都是在收入上有意外惊喜的时候。比如,单位发的奖金超出预期,收到出书的版税时等等。再仔细体会,他每次有意外惊喜的感受时,都有些慌张和不适应,意外惊喜越大,慌张和不适应的感受就越强烈,甚至出现发晕的感觉。
武老师分析说,如果不是学习了心理学,他会认为自己是被意外惊喜冲昏了头,所以才出现这种偶然的错误。但他现在知道,这是他内心深处,不想要这些钱,所以想把这些钱损失掉,但幸好,他的这种心理还不是非常强烈,最终没有导致损失。
接下来,武老师讲述了他父亲的经历。他父亲智力很好,有很强的经商意识,并一直通过做各种生意赚钱。武老师很佩服自己父亲寻找商机的机智,也很佩服父亲的吃苦耐劳。父亲曾经用自行车驮着三四百斤的荞麦,从两百里远的地方运到村子里销售。回顾这些事情,父亲简直就是他心中的英雄。
但让人意外的是,父亲的机智和努力没有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武老师家里一直很穷。
很多和父亲一起做生意的人逐渐都富了起来,他们家的日子却总过的紧巴巴的,有时甚至连买火柴的钱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表面上看,父亲总是遇到坏人。每次他挣钱多的时候,他都会遇到一次坏人,钱不是被偷就是被骗。有一次,他父亲把5000元的大米批发给一个人,这次交易账面上只能赚80元,而那个人还有打白条。家里人的反对没能阻止一向是老好人的父亲。最终,他父亲被买米的人骗了,接下来是连续数年的追讨,但终究没有结果。他父亲因此受了打击,一下子老了很多。
另外一个例子是,他父亲卖佐料攒了一点钱,他带着这笔钱进货,但在路上他把钱袋子绑在了自行车车把上,等到了进货的店铺,才发现钱袋子没了。还有一次,父亲信任出租三轮车的车夫,也被骗了。
在武老师看来,他父亲似乎在重复着一个模式,每当挣了点钱,家里的经济有所好转,他就会出事,把钱损失掉。于是,他父亲就成了一个智商很高、很努力,却很穷的人。
武老师接下来探讨了这其中的心理奥秘。认为:一是他父亲不能捍卫自己赚的钱;二是在他父亲做生意的年代,有钱是有罪过的。但第二点不能从根本上解释其中的疑点,那第一点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了。
在他父亲的家族中,对于收入的分配是很不公平的,父亲在爷爷奶奶那里不受待见,相当一部分收入会被拿走,匀给叔叔家。尽管着很不公平,爷爷奶奶也是明目张胆的去做,但父亲却保护不了自己和家庭。结果是,父亲潜意识里不愿意挣太多钱。他只想挣到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的钱,这样的话,被剥削的程度会轻些。这里,我继续在延伸分析一下,这里面可能也有避免被嫉妒的成分。
武老师又讲了一个来访者的例子。这个来访者个人条件很好,但个人的收入总算不高。在咨询中发现,她非常害怕有钱。她父亲多次说过:几个孩子中,谁最有出息,以后就跟谁,并且他还有把全家人都带好。也就是说,谁发展的好,谁就要对全家负责。这让这位来访者很恐惧。于是在潜意识里,比起有钱但要承担全家人,她宁愿陷于贫困中。
这让我们继续想到了共生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个人的收入不能有他自己支配,而是由共生关系中的掌权者支配。如果一个人干的好,收入多,那就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被剥削。那这个人挣钱的动力会受到巨大影响。这个人如果不醒悟,就会成为烂好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鞭打快牛”的现象。
所以谁挣到钱归谁支配,这一个成为一个简单明了的原则。
但这可以解释武老师父亲的一些行为,至于武老师自己的行为,应该还有更深、更微妙的分析。
二、金钱恐惧的核心恐惧
路易斯.海,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灵治疗专家,被媒体称为是“最接近上帝的人”。她在自己的著作《生命的重建》中,列出了与金钱过不去的26种观念。
1钱是丑恶的和肮脏的;
2钱是邪恶的;
3钱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4我很穷,但我很清白;
5我很穷,但我很好;
6有钱人是骗子;
7我不想有钱,不想盛气凌人;
8我永远不会找到好工作;
9我永远不会挣钱;
11我总是负债;
12穷人永远不会翻身;
13我的父母很穷,我也会很穷;
14艺术家不得不与金钱抗争;
15只有骗子才会有钱;
16总是别人先到;
17哦,我不能收费太多;
18我不应得到;
19我不够好,无法挣钱;
20不要告诉别人我在银行有多少钱;
21永远不要借给别人钱;
22节省一分钱就是赚回一分钱;
23为“不测风云”为存钱;
24压力会产生在任何时刻;
25我憎恨别人有钱;
26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有钱。
这26个观念可以看成是一个心理“金钱恐惧指数”测试,也可以对照一下,一个人的收入情况。
武老师分析说,10前的他,具备了这些观念中的大多数,而且有些父母还特别严重。从他个人的经验看,一个人持有这样的金钱观,就很难有钱。
武老师说,他2001年开始工作,很快年收入就达到15万元,收入还不错。2005年,他就买了他的第一套房,价格才每平方米4400元。如果由此他能好好赚钱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实际情况是,他是个年光族。到年底一看,似乎没买什么,钱却所剩无几。但他自己感觉,绝对不是一个奢侈浪费的人,好像钱都很随意地流失了。
目前,他感觉自己收入不错,但这都源自2008年后逐渐开始的观念转变。
对于有严重金钱恐惧的人来说,钱真的能导致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
在路易斯.海的《生命的重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学生平时工作非常努力,希望能增加自己的财富。一天晚上,他特别兴奋,因为他和别人打赌赢了500美元。他一个劲的说,我无法相信,我从来没有赢过。大家知道,这是他观念转变的外在反应,但没料到,第二个星期,他没来上课,因为他摔断了腿,而医药费刚好花掉了500美元。
对此,路易斯.海的解释是,这个学生害怕走向新的富裕,他其实并不希望变富,所以用摔断腿来惩罚自己。
武老师接下来讲述了一个十多年前新闻里报道的事:
以色列女子安娜德给妈妈买了一个新床垫,并在妈妈没在家时换上,旧床垫被她扔掉了,以此表达对妈妈的关爱。可是,这张旧床垫里藏着妈妈的毕生积蓄——100万美元。后来,安娜德一家赶紧去找旧床垫,但是再也找不到了。事情发生后,老太太很看得开,她安慰女儿说,虽然很心痛,但总比被车撞了或得了不治之症要好。
武老师分析说,老太太的话里蕴含着一个逻辑,如果享用这笔钱,就有可能被撞,或者得不治之症,而女儿弄丢了钱,反倒解除了危险。
那现实中,钱真的会带来灾祸吗?
据美国一项针对彩票大奖得主的研究显示:
欧美大多数彩票头奖得主,在中奖后5年内,因挥霍无度或其他原因变得穷困潦倒,其中75%的人破产。
对于上面的几个事例,路易斯.海的解释是这些人不想富有,他们用这种方式惩罚自己。这种解释很不根本,说服力不够强。
武老师有讲了一个例子:
一位来访者每个月少的时候1000多,多的时候5——6000,但她每赚到一笔钱,都会很感恩,都会捐出50或5元。
听上去,这是很热心公益的人,但在深入的探讨中,武老师发现,这是出于她的恐惧。她没挣到一笔钱,都会感觉恐惧,她捐出一部分,好像是在请求,某种力量不要惩罚自己似的。
另一位来访者每次和别人吃饭喝咖啡,都会抢着买单,但随后会感觉严重不爽,然后就不愿意再见和她吃饭喝咖啡的人了。她还有一个特点,她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收入高,也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收入低。前者容易引起自己的嫉妒,或者则是担心自己引起被别人嫉妒。所以她总是隐瞒自己的收入,或者根据对方的收入,虚报自己的收入,目的是和对方的收入持平。
武老师分析说,这位来访者的根本原因是嫉妒。之前讲过的,人性的两个维度,一个是道德维度,另一个是力量维度。如果说金钱有什么隐喻的话,那它的最重要的隐喻就是力量。钱多的人,可支配的资源多,意味着力量更强。在衡量力量时,第一重要的因素是权力,可权力难以被言说,也不能很好的量化,特别是大家的权力处于类似的水平时。但金钱不同,它很容易被量化,钱多钱少,一目了然。因此金钱是最容易引起人们羡慕嫉妒恨的东西。
力量的维度可以延伸出一个很接近的维度,就是谁高谁低。越是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越容易在乎关系中的谁高谁低。基本活在一元关系中的人,永远希望自己高人一等,但他们也会知道,这时,会引起别人的嫉妒,他们也会恨那些显得更有力量、社会地位更高的人,会真的恨不得对方去死。
这就引起了一个很深刻的二元矛盾:我既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高,又不敢比别人高。那最后大家彻底平等。
前面讲的安娜德妈妈的事例,她虽然很心痛丢失了100万美元,但总比被车撞或的绝症好。在她的感觉里里,只要享用这100万美元,就会被某种力量惩罚,出现被车撞或得绝症的情况。武老师认为,这个力量,可能就是想象中别人的恨。每挣到一笔钱就要捐出了一些的那位来访者,也是向某种力量传达同样的含义。
力量强弱这个维度往往表现出竞争。有金钱恐惧症的人,应该是在原生家庭里不被允许竞争的。
很父母都看到了现代社会中竞争的存在,一些家长也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和能力提高不遗余力,上名校、上辅导班,督促专业,决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家作为过度空间,是孩子竞争力的练习场,父母们真的允许孩子和自己竞争吗?孩子的竞争欲真的在家里被鼓励嘛?
回到武老师讲述的自己父亲的故事,爷爷奶奶严苛的对待父亲,里面藏着这份含义:他们不允许父亲比他们强,无论是地位还是金钱。这种感知被内化到潜意识里,父亲不自觉的就得上了金钱恐惧症,惧怕自己有地位、有力量时,会被惩罚。所以,他先弄丢钱,来避免惩罚。
武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这份恐惧,但父母又不强求他顺从他们,允许他强过他们,能接受他倒驳他们的意见,甚至是花上十年来改变他们的某些根本观念。因此,他的金钱恐惧症,要比父亲轻很多。
总结:金钱恐惧就是强大恐惧症,源自在原生家庭父母是否真正鼓励竞争。
三、金钱与嫉羡
嫉羡是梅兰妮.克莱因提出的概念。她写的书《嫉羡与感恩》,是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
嫉羡的英文是envy,意识是你有一样东西,我也很想拥有,可我感觉根本拥有不了,所以我只能掠夺它,可即使掠夺了,我也觉得拥有不了它,所以我就想毁灭它,顺带着也毁灭那个创造它并拥有它的主人。
嫉羡是现实世界中很常见的存在。创造并拥有财富的人会恐惧别人的嫉羡,担心别人会夺走、毁坏它,同时也把自己摧毁掉。
嫉羡是最深刻、最根本的一种死能量。
导致嫉羡的原因是我觉得我创造不了也拥有不了好东西,但我又收到全能自恋的支配,我想高过你,于是就去掠夺。只是掠夺还不行,我感觉还是拥有不了那个好东西,那最好是我把你的好东西和你一起毁掉,这样我就彻底比你高、比你强了。
这让武老师联想到,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时候,起义军总是要毁掉前朝的辉煌宫殿。例如项羽火烧阿房宫。项羽已经算是占领了阿房宫,但他感觉自己更别就创造不了这样的宫殿,于是看着阿房宫就别捏,总感觉它的存在暗示着前朝比自己强,毁坏了他的“全能神”的感觉,于是就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
最原始的嫉羡发生在母婴之间。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母亲有丰盛的乳房,那是“流着奶与蜜之地”。这个说法来自圣经,意指极为美好的地方。“婴儿在最初的对于实体和心理上的知觉能力处在极度未发展感状态,此时,婴儿只在意他立即的满足和缺少了满足”(神入,克莱因),就把乳房当成最重要的外部客体。当婴儿不能与母亲建立充分的连接,形成依恋关系时,母亲乳房的这份丰盛和强大会严重挫伤婴儿的全能自恋。于是,婴儿就产生巨大的死能量,想摧毁母亲的乳房。
常和嫉羡伴生的贪婪。但贪婪还是要比嫉羡好一点的人性,因为贪婪只要通过掠夺和占有就能满足,而并不想摧毁创造之物和创造的人。
相比之下,嫉妒可能就是更好些的人性了。你有好东西,在某些方面强过我,我眼红,但我知道我们之间是有界限的,我并不会贪婪掠夺你。
在一个生活中,如果嫉羡过于浓重,那金钱恐惧症和强大恐惧症就会更常见。对于一个集体或个体来说,如果有强烈的嫉羡,那也会导致各种恐惧。
武老师在这里举了个例子。嫉妒、吃醋的事更多的在女人身上出现。表面上看,好像是女人的嫉妒心强于男人。但武老师认为,当代的社会还基本上算是男权社会,女性在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被歧视、被压迫的情况,这意味着,女性相对而言更不容易被允许拥有“自体强大”。按照这个逻辑,女性也会更多的表现出嫉羡、贪婪、嫉妒等情绪。
而且,女性的财产权也不能被很好的保证。例如,传统观念强的家庭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不再有继承娘家财产的资格。于是,嫉羡的根本感觉“我创造不了,也拥有不了的东西”在女性身上会多于男性,因此,所谓的 “羡慕嫉妒恨”也要多些。
武老师在和自己的分析师谈到自己的金钱恐惧症时,常常要谈到收入、影响、名声、地位,分析师会说:“你谈这些的时候,在你我之间呈现了你比我有钱、你比我强这种关系,这给你带来了什么?”
在刚开始做分析的时候,武老师说完全没有觉得他比分析师强,他觉得是在谈数字和客观事实。后来,他渐渐地感觉到有些不安,再后来,感到的不安越来越大,甚至非常惶恐。他意识到,他是在和分析师一争高下,而且一旦涉及到钱权名利,这些现实世界的俗物,他都胜过分析师。
而且武老师注意到,一旦谈到这些东西,他就会屏蔽掉情绪情感,也就是三种心理过程的情绪过程,貌似只剩下理性的思维过程。可是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卖了自己。这个时候,他的身体往往会显得佝偻。这是纯自觉的举动,这样做是向分析师不是顺从。
由于财富的这种隐喻,和金钱利益打交道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武老师在网上看到一句流行的笑话: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实际上,暴富未必是一个好的祝福。
上节课讲的,美国的一些调查,欧美国家中彩票大奖的人中,75%的人5年之内会破产。还有国内有些地方的村民拿到巨额的征地补偿款,也会出现很多不幸的事情,这就似乎是伴随暴富而来的一个无法破除的诅咒。
金钱是可以增强人的力量的好东西,可短时间暴富的人,还没有学会怎么和金钱打交道,驾驭不了它,反而被金钱控制。
暴富之后就容易遭遇诅咒,根本上是因为人暴富后突然增强了人的自恋,同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还有自己内心对嫉羡的恐惧。这些都是根本人性。别说驾驭,很多人可能对它都缺乏意识,于是内心会被各种焦虑充斥,也就没有更多的心力余量,智慧的去处理各种事情了。
那些靠自己努力逐渐富起来的人就不一样了。在武志红老师看来,富人阶层普遍的精神状态和人性成熟度都要好一些,特别是那些白手起家的精英企业家。
很多轻视金钱的群体,常常自恋地认为自己是一直在和灵魂打交道,所以他们的灵魂层次很高,富人的灵魂肯定不如他们。那些一直不谈钱的人群,可能很多人性并没有展开,所以人性成熟度反而堪忧。
武老师讲了一个他的朋友的例子。这个朋友一直勤于修行,生活清贫,武老师之前很佩服。不料,这位朋友后来迷上了传销,深陷其中,对传销赚取的所谓逻辑深信不疑。
武老师也分析了自己。他之前也是一个和钱有仇的人,逐渐有了点钱后,他也从一个一直回避金钱的人,变成了老板。他越来越认识到,追逐利益而又不被利益控制,会让一个人的人性变得更加成熟。
既然金钱容易引起羡慕嫉妒恨,那么能够处理好自己和金钱、以及自己和其他人的金钱关系的人,自然人性更加成熟。这意味着,他能够处理好人性的强弱的力量维度和善恶的道德维度的事情。
武老师建议,一边去追求更多的金钱,一边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条英雄之路。
加餐:升级你的生命尺度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
武老师借用这句话说:你的感知,是丈量你自己命运的尺度。
武老师讲了一个案例:一个来访者,是超级宅女,她有一些轻度的强迫症。一次,她在淘宝上看到2.9元一打的圆珠笔,限售两打,还包邮。她觉得很超值,非常想买。只不过,她还有十来只圆珠笔没用完。但是她想,如果不买,以后就没机会了。可是她的钱太少,花两块九就少两块九,万一以后有急需花钱了怎么办?就这样,她纠结了一天。也没得出一个最佳结果。实际情况是,这个来访者没用工作,家里也比较穷,她在花自己的积蓄,而且积蓄确实不多。
在咨询中,她一直是想和武老师探讨怎样才会是一个最优选择。可是一探讨,所谓最优化选择就荡然无存,因为因为咨询费不便宜,每一分钟都远超过2.9元。如果将时间拉长的话,这份探讨又是有价值的,因为破解了她的心理机制。她就可以在以后类似的情景中做出更好选择了。
在探讨中,武老师分析,她没有把时间也是值钱的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但接着想,她不工作,所以她的时间确实不值钱,哪怕花一整天时间考虑一个关于2.9元的选择,仍有一定的合理性。
于是,武老师想到了尺度这个概念。
当我们做选择时,自然是有各种尺度的,这些尺度,有赖于我们生命体验和认知。不同的生命体验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尺度,然后在做选择时就会有不同的的境界,最终导致不同的人生格局。
上面这位来访者,她也曾考虑做一份工作,月收入3000元。但她觉得太少,不足以改变她的生活格局。可是一旦她有了这份工作,考虑到每月22个工作日,那她一天可以收入一百多元。那时,她再面临2.9元的选择时,她的尺度是会发生变化。
有些人会清醒的意识到:如果一天挣一百多元,又拿一天去思考一个2.9元的选择,是非常不值的。即便没有这样清晰的意识,因为你生活在这样的人生格局中,你的感受和认知都是在这个框架下产生的,你仍然会有不同的选择尺度。
这样分析,还以为这位来访者不是经典的强迫症,她的思考只是一种现实的焦虑。如果是经典的强迫症,那控制她的就是她意识不到的潜意识了。这样的分析意义也不大了。
武老师从2015年下半年起,就开始做飞机的头等舱,住宿也常常是五星级酒店。这成了武老师外出讲课的标配。刚开始这样做,他自己感觉到了一些惶恐,虽然是主办方出钱,但原本那个朴素的形象消失了。不过,慢慢的,他接受了这件事,因为这可以带来几个真实的好处。
1 头等舱有专门通道,登机块,省时间。
2 去早了,可以使用专门的休息室。
3 飞行途中舒适,在飞机上可以睡上一觉,这对恢复精力很有帮助。
4 舱内条件好,方便阅读和使用笔记本。
有了这些体验后,即便是自己掏钱,他也基本会选择头等舱了。这就是衡量迟到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