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透过实验反观自己

透过实验反观自己

作者: 小暖暖儿Aki | 来源:发表于2018-03-16 16:31 被阅读0次

    实验(一)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做了一个关于狗的实验。他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于是被关在笼子里的狗就被电得四处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却又无法逃出笼子。

    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却再也不狂奔了。后来,塞利就在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但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还没等电击出现呢,就倒地呻吟和颤抖。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也就是说,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只会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个词很重要,在人身上也会出现。

    透过实验反观自己

    实验(二)

    后来,宾州大学的马丁˙赛利格曼又加强了这个实验。他把狗分为两组,分别放进一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实验者发现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之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而当他把对照组中没有经历过电击的狗放进有隔板的笼子里以后,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

    这个实验所产生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后来有很多学者采用其它动物进行重复实验,均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果。

    如果我们观察现实生活中的那些长期经历失败的儿童,失去信心的员工,久病缠身的患者,会发现他们也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特征。事实上,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会觉得他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丧失了,最终会放弃一切努力,并陷入绝望的心境之中。

    透过实验反观自己

    既然科学家们发现了「习得性无助」这个现象当然也会找办法去解决它。

    塞利格曼又重新设计了两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1、让狗在接受“无法摆脱的电击”的实验之前,先学会如何逃脱电击。2、改用那些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小狗做实验,进行同样的处理,发现它们也不容易学到习得性无助。

    开始的两个实验里,在我们身上有没有类似的影子。通过塞利格曼设计的两个新实验,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呢?

    特别是第二个新实验中,科学家选用的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小狗,在进行同样处理时,发现他们不容易学到习得性无助。怎样算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呢?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孩子。孩子带着他们的好奇心来的这个世界上时,来的时候他们轻轻松松,幼年只能依赖父母喂养和守护,孩子们需要足够的空间去经验,发展自己的内在能力。可往往就在这个依赖探索的过程中,父母习惯使用的二元思维,使我们的孩子们被戴上了无数的隐形的枷锁,等到孩子们该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发现要拖着数不清的沉重铁链,或是发现自己根本站不起来,更不用说走远。

    但是毕竟孩子们会长大,等到自己完全有能力撕扯下一根根铁链的时候,可否拿出这样的勇气卸下这些枷锁,让自己重新轻松上阵,谱写真正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还原本真的我。

    第一个实验是听老光课堂里听到,觉得有趣从网上找到跟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实验反观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lr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