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有感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
“困则思变,在普世价值观之上,任从冲动而生活,即是我的原则。”
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的感受不是特别地深,可能因为我读得断断续续的缘故,有些故事看了又忘。不过依旧有一些东西留在记忆中,最认同的是林特特的价值观,不甘平庸,不想要过一眼望到老的生活。这也是我所恐惧的,不怕千变万化,最怕一成不变。
记忆深刻的是作者写自己去到本校返聘的全国优秀教师报告会上,校长拍了拍她,说,“好好干,四十年后,你也能这样。”她清晰地听到了破碎的声音,这意味着她已经能够预见自己接下来的四十年的生活,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如若能够一眼望到四十年后,好像人生的轨迹已经写成,那我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在何处。世界千变万化,如果来人间一趟,没有多去看看世界,体验生活百味,那一定是个很大的遗憾。
还有一个比较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写的一些小时候上学的故事,以及自己怎样被老师对待,小时候经历的很多,让作者一直被一种“差生感”所包围,一直伴随她长大。
我心疼起她来,当然也心疼自己,虽然我没有遇到特别像作者小学老师那样的人,但是从从高中之后,也会有一股差生感。可恨的是,有时我也想要用差生感做挡箭牌,觉得自己“反正也做不好,那就这样吧。”当你习惯了落后,习惯了把自己看作“差生”,才是真正的堕落。
我截下差生感的那段文字,发给我的一个朋友,问她是否有“差生感”,她说是的,而且一直都存在。我回想起,她的生活似乎比我艰辛,从前太多事情没做好,现在太多事情做不好,“差生感”的反复,恶性循环。
作者最后说“你日渐平庸,甘于平庸,将继续平庸。”我很害怕,有一天我会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成为乌合之众。那天,老师说,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是为了换取更大的自由,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旧热爱生活。要热爱生活,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