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所谓“认同感”

所谓“认同感”

作者: 心理咨询师张浩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1:24 被阅读0次

    具有认同感,才能形成一个群体,有着同样的认知观念,往往在这个时候,就容易具有偏差认知等现象,只认同自己集体的看法,不认同其他人或集体的看法。不说这些,想想从个人成长上来看,认同感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认同感和思维模式

    大多数情况,大多数人都会给自己所期待的人下一个好的标签,比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因为人具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思维”,另一种是“成长思维”。

    成长思维模式相信人通过努力可以成长,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真的容易成长。固定思维模式则认为人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而结果是他们真的不容易成长。

    认同感,恰恰就是固定思维模式。因为有了认同,所以只会认同自己所属的群体里面发出声音,外界的声音都被屏蔽,这样便是没有了学习与成长。

    二:怎样改善自己的性格

    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有的人希望变得更外向一些,有的人希望头脑能更开放。那么性格,是说改善就能改善得了的吗?

    我们知道“性格”其实很难严格定义,但是心理学家还是有一套比较简单也比较稳定的方法,能大致测量一个人在某一方面的性格,比如说内向还是外向。研究一开始,研究者通过问卷测验,对每个受试者有个性格判断。

    然后在接下来的15周里,每周开始的时候,受试者要选择两个任务,来训练自己的性格。比如说,你想做一个更外向的人,那这个任务就可以是在超市里主动跟服务员打招呼。更难的任务则是在一个集体活动中,你能不能要主动站出来,起一个领导作用。

    而研究发现,这些任务的难度并不怎么重要 —— 真正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完成了这些任务。

    实验结果是那些做到了每周完成两个任务的人,15周下来再做性格测试,发现的确有改善。这是一个好消息,说明人真的可以主动改变自己。

    咱们想想这个研究。对外宣称要改善性格,这就相当于给自己贴了个标签。但是关键不在于贴标签,而在于之后能不能做到。能做到,这个标签就是真的;没做到,还不如不贴。

    三:做人和做事

    简单的说,固定思维模式,就是琢磨自己是个什么人,也就是认同感。而成长思维模式,考虑的则是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儿。

    成长初期的认同感非常脆弱。在这个时候人并没有真正的自信。这就表现在一旦遇到了任何挫折,比如一件事没做好,或者该做的任务没有做,他就会质疑自己的认同感。

    坚实的认同感得有自信作为基础。自信不是来自别人告诉你你是什么人,或者你自己想做什么人 —— 自信来自一次一次把事情做成。

    其实,哪怕一个人真的水平很高,有强烈自信,也不应该在乎自己身上的标签。标签和认同感,任何时候都是固定思维模式。你是科学家,你就应该性格内向吗?你是程序员,你就应该只研究编程吗?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儿,而不是自己头上是什么标签。

    “人设”,其实是个枷锁。


    本文学习于得到APP《万维刚·精英日课3》,推荐订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认同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me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