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高中开始,L君就在思考将来做什么这件事,但却没有清晰的答案,总觉得自己一生应该有所成。初中的时候家境贫困,所以自己唯一能想到的梦想就是赚钱,可以摆脱家庭和自己面临的窘境。而上了高中,认识到赚钱不是凭空而来,要有一个好的职业和从事的方向。
但是有时候,赚钱和梦想是怀有冲突的,比方说有人想当歌星,想当演员,但是这种梦想显而易见的是很难出头,甚至吃饱饭都成了问题。他也有类似的梦想,但是往往也能出于现实的考虑而克制住自己。
这里有个小插曲,L君上初中的时候成绩不错,在他们那个地方乡里的中学,是数一数二的名次,至于为什么能拿到这个名次,L君只能说因为自己聪明又努力吧。一时间L君得到了许多的关心和爱,来自老师,家人,同学,他们村的村民,甚至学校门口邮局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他自然也是享受这种状态的,甚至开始狂妄,但是自己并不能认识到。到了高中却是换了模样,到了城里上学,优秀的人很多,拿到好的名次考试吃力起来,尤其物理更让自己头疼,不单题不会做,老师说话他也听不懂,有时也听不清。城里的老师有自己的一套做事风格,L君也被安排到了最后一两排,同桌是一个靠走关系进来的人,L君之前收到的“恩宠”从此不在,在学校他是个普通无奇,学习努力成绩靠前但也没有出类拔萃的人,而他要的是之前的那种光辉,那种出类拔萃。在初中的时候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到了高中最不好的时候能排到100名开外,这在家里却是不可理解的,认为他没有好好学习,所以成绩下滑了,但实际上,他比以前更努力了,只是为了回到当初的美好时光,但在更强大的基数面前,他也只是那一部分人。
他也觉得,只要努力总会有回报的,于是他拼命的学习,成绩可以跻身到全校前20,班级可以进前三名,但是第一,第二这样的头衔,从来没有降临到他身上。很奇怪的是,自己一个同学平时不学习,物理课也很少听老师讲课,但是仍旧拿到很不错的分数,他说靠得是初中的底子,谁信呢,明明是他自己在这方面聪明啊。
高中的压力很大的,L君拼命的学习,渐渐的心理和生理上体力都有些不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知道了韩寒,郭敬明,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学习“不好”的人也可以很出色,也可以被好大学破格录取,原来高中的种种制度,教育方式,有其很大的不合理性。
L君也相信了,的确是这样,高中学的东西,无法给予自己想要的,也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于是他放弃了学习考试拿成绩,上课的时候睡觉也颇有见解是在抗击中国的教育制度。在高考的准备后期,更是彻底的不学了,总是想着无论考什么样都要离开这个鬼地方,到了大学再说。大学,他对大学还是蛮有憧憬的,潜意识里,还是想进一个人们口中的好大学。
但是去哪个大学呢,去哪里呢,他并不知道,他甚至不知道清华、北大、交大、复旦以外的学校。
最终他去了沈阳,进入了一所自己在最后报考的时候才知道的学校。
(二)
选专业上,他看着手册,其实心里是想着能学文艺一类的,但似乎除了写作,唱歌,他也不知道其他的种种职业,而这在手册里自然也是没有的,最后看到了,干脆选计算机吧,至少现在是信息时代,学计算机将来好找工作,爱好梦想这种事,也可以留到大学里寻找。
当L君在为自己不需要再接触高中的那些东西而喜悦时,现实跟他玩了个黑色幽默,在计算机专业,物理要继续学两年,数学要继续学两年,而且比高中时候的更难内容更多,这对他来说无比的吃力,本能上也抗拒去学,在专业课上,他也因不能听懂老师上课在讲什么,不能理解复杂的计算机原理而苦恼着。大学根本不像高中老师说的那么轻松,相反要学的更多,很容易就被课业排满,只是有好处是不再像高中那样强制自习了。
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他想要什么呢,要文学,要音乐!自己在课余时间也开始了解相关的, 但是说到具体做呢,自己在学校的图书馆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相关内容,那个时候网上的学习资源也不丰富,学校里的机房还是那种很老式的台式机。自己有了电脑,又被网上各种各样的娱乐信息迷惑住了。认真的做学问,搞活动,找相关职业,他是认识不到自己要不要去做的。
他在底子里,就对自己抱有怀疑,不自信,觉得自己已经走上这个专业了,那么就很难再换其他了,事实也是如此,他曾考虑过换专业,但是从同学那里得到的消息是,基本无可能,转的话也只是转到电子信息一类,而非他想要的文艺。
他在抗拒自己被动或者因为信息不全而不得不接受的东西,想着自己的理想,又没有选择的余地而痛苦着。其实先使他产生厌恶的,是专业课本身带给他的困难和压力,他不愿意承受,只能承受很小的不符合现实要求的一部分。如果他能游刃有余的处理这一切,这一切如果跃然纸上使他快乐,那么他是不会抗拒这份专业的。
他的家境贫寒,家中的老父老母也是要他养的。但是自己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吗,不可以再重来吗?真的就不能了。
他也在上了大三之后醒悟了,开始好好学习专业课,想着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但是,还是会有蛮多的课程他依旧不懂,依然不能拿到很好的分数,只是保证及格或者是中游水平。
他自卑着,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见解,没才华。
但是靠自己的努力,他也顺利毕业了,并考了资格证书,四六级,校招找到了一份可以去上海的工作。
是的,很可笑,只是到上海而已,这就让他充满憧憬。
(三)
工作以后,一开始一段时间比较难适应,他技能不足,做东西慢,个别同事排挤,领导给他描绘了美好的未来,却无法实现,让他不快乐。在心里,其实他还是有阴影,觉得自己上学的时候成绩没有做到很理想,所以面对工作也会比那些学习好的做的差,拿得薪水也会比别人低。
而他认为的理想,是理解一切,游刃有余,控制局面,人中翘楚,这些实在太完美了。
自卑的心境,影响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混得比较差,并不是人们口中传说的做IT的一个月5、6万的成绩。对他来说,两万就已经是很好了,甚至刚开始过一万的时候,他甚至觉得这就很成功了,直到他认识到薪水过一万不过是初级的温饱水平。
而他这样的心境,在一件事情没有做之前,在没有了解一个群体之前,他自卑,觉得自己做不好吧,不如别人吧,但当他发现自己能做好了,而别人又没有满足他的期待,甚至不如自己时,他又有些自负起来,觉得自己要去更好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不值得自己留恋。
变得更好,去更好的地方这本身没有错,但是这个过程中,衍生的自卑或者自负就是一种不好的发展了,因为他会使一个人不快乐,无法融入生活或者工作,只在不断的追求又不甘,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而更清楚的认知自己,更客观的认知环境,适当的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周边的资源,求一个合理健康的发展,才能够最终获得自己内心的快乐和安宁。
回首过往,L君其实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如果一开始就很专业的在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可以更恰当的享受爱好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过高的期待让爱好去成就自己,如果可以更好的认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求一个发展,如果可以清楚客观的认知外界和资源并给自己寻求一个合理的定位和发展,是不是现在会更好呢。
也许会,也许不会。人不应该去期待平行世界的自己,而是过好属于自己的世界,那么,一点一点的认知与进步,享受经历中的酸甜苦辣,就是好的发展。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只有更清晰的对于将来的规划,和对过去的教训汲取与认知提升。那么其实这一切,痛苦,失败,低落,都是自己应该经历的,现在的一些成长,不会有人关心,不会有人关爱,那么也是自己要经历的。
若不满,就去思考,去行动,扭转局势,但不要愤恨。追求的本身是为了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经历更精彩的人生,如果追求使自己痛苦,觉得自己更糟糕了,那还不如不追求了,是不是?要追求,也要快乐,享受这份辛苦。
但愿,所有和L君因不能清晰认知自我和现实而痛苦的人,在将来都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